清朝历史

科举考场死亡事件:清朝考生压力大自碎睾丸而死

日期:2018-03-24   来源:网络
科举考场死亡事件:清朝考生压力大自碎睾丸而死

在古代,考场中的死亡事件时常会发生。但是出于自身原因的死亡想必还是屈指可数。在清朝就有一个考生,因为自身产生的压力过大了自杀,他自杀的方式也很特别:“自碎睾丸”。那么这件事是如何发展的这位考生选择自杀的方式来结束自己的生命呢?难道他已经得了抑郁症?一起接着往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福建乡试时,由于天气酷热,考生中暑生病,头场就有4个人死在考场,第二场又有3个考生还没有考完就病死在号舍中。咸丰年间某次浙江乡试,一名山阴考生突然发疯。他不答题,只在试卷上题了两首绝句,其中一首是:“黄土丛深白骨眠,凄凉情事渺秋烟。 何须更作登科记,修到鸳鸯便是仙。”回到寓所便死了。光绪十一年浙江乡试第二场即将开始的黎明,一个考生用小刀在自己的腹部猛划了十几下,被抬出了贡院。光绪壬寅科(1902年)浙江乡试,有的考生不堪忍受考场的巨大压力,直接在考场中自杀。“场中考生死者三人。一死于蛇,一以烛签自刺,一自碎其睾丸。”那得是多么巨大的苦楚和压力,才让后两位考生选择了那般痛苦的死法啊!

中国古代科举的”连中三元”

我国的科举制度始于隋文帝开皇七年(587年),终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前后经历1300余年。科举考试是从府、州、县基层开始,叫做童试。赴考者叫童生,考中后叫秀才,第一名叫案首。

考秀才是初级考试,所以其第一名案首尚算不得“元”。乡试才是科举正式考试的开始。乡试每隔三年在省城举行,秀才可以参加,考中的叫举人,举人第一名叫解元。

最高层次的考试是殿试。殿试又称御试,即指皇帝亲自出题考试。殿试在皇帝的金銮殿举行,参加考试者是贡士,考中以后一甲叫进士及第,二甲叫进士出身,三甲叫同进士出身。殿试的第一名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再高一级是会试,因由礼部主持,在春天举行,所以又称“礼部试”、“春试”。会试在京师举行,赴考者是举人,考中之后称贡士。会试的第一名叫“会元”。

一个考生只有在这三次考试中都是第一名,即“解元”、“会元”、“状元”三项桂冠为同一人所摘取,才能称为“连中三元”。

因此,在长达1300余年的科举中,能够摘下“三元”桂冠的,仅仅17人,平均百年才有一人。他们是唐朝的张又新、崔元翰;宋朝的孙何、王曾、宋庠、杨寘、王若叟、冯京;金朝的孟宋献;元朝的王崇哲;明朝的黄观、商辂、王名世;清朝的钱檠(qíng)、陈继昌、戴衢亨和王玉壁。他们不愧是历史之俊彦,人杰中的人杰,奇才中的奇才。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上一篇:努尔哈赤因仰慕岳飞 让两个子孙改名为岳
下一篇:奕訢之子载淳简介,为何奕訢巴不得载淳去死?

Copyright © 2017-2024 m.GuG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古宫历史网-手机版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