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历史
曾国藩: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一直都能获利的事不要做,所有人都想得到的地方不要前去。危城莫入!所有人都向往渴求的,可能有有害。
前半句说:不可贪求过多!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
世界上没有一劳永逸的事情,也不可能有长久获利的事情,如果有这种能够一直获利的事情,那只能说这种事是表面现象或者骗局,这时候一定要保持头脑清。
后半句是说的安全,众人争执、争斗的地方你不要去,容易惹麻烦或者招致祸患。《论语》上说,“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就是这个意思。
当然,这句话里的争,也可以理解为,争利。意思是说,大家都去争抢的利益,你就不要去争抢了,因为那肯定是薄利。
第二戒: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不要因为别人小的缺点就忽视他的优点,不要因为小小的恩怨就忽略了别人的大恩。
人只要做事就会犯错,这两句话都是告诉我们,不要因为别人的一点小过失,一点道德上的小瑕疵,一点小恩怨,就全盘否定别人的好,忘记别人的恩情。
《礼记》上说,“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
意思是喜爱一个人而知道其缺点,厌恶而知道其优点。这就是告诫我们,在待人接物的时候,一定不要太感情用事,一定要客观、公正地看待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第三戒:说人之短乃护己之短,夸己之长乃忌人之长。
经常说别人短处的人,经常夸耀自己长处的人,可以说是“存心不厚,识量太狭。”
俗话说,“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
经常谈论别人的短处,夸耀自己的长处,不仅是情商低的表现,也必然给自己招来怨恨,埋下祸乱的种子。
汉高祖刘邦曾经随便和韩信讨论各位将领的才能。
刘邦问道:“像我自己,能带多少士兵?”
韩信说:“陛下不过能带十万人。”
刘邦说:“那对你来说呢?”
韩信回答:“像我,越多越好。”
韩信后来被杀,不能说与他这种性格无关。
曾国藩这句话的意思,入目三分地画出了可这种人的精神肖像。
那种经常谈论别人缺点的人,内心其实是借此在掩饰自己的缺点;经常夸耀自己长处的人,内心其实是嫉妒或者想掩盖别人的长处罢了。
第四戒: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
利益,往往是众人都渴望得到的,如果谁独占了利益而不与大家分享,那么一定会招致怨恨,甚至成为众矢之的。
刘邦攻破咸阳,却不敢占据其地;曹操能够“挟天子以令诸侯”,却终其一生不敢篡汉自立,他们都是怕成为众矢之的。
所以,面对利益,一定要权衡取舍之道。
谋划事情,一定要跟有主见的几个人一起,而不要与众人一起谋划事情。
正如《战国策》上说,“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
通俗地说,就是谋求特别重大的事情,不必与众人商量。因为谋求大事的人,自己必定有非同一般的眼光、心胸与气度,自己看准了,去做就是了,如果和别人商量,反倒麻烦。
如果别人见识低下,心胸狭小,气度平凡,必定不理解你的想法。七嘴八舌,会动摇你的意志,也会破坏你的信心和情绪。
第五戒: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庸人,就是普通人,一般的人。对于一般的人来说,没有什么才气,只有勤奋工作才能成就事业,所以最忌讳一个“懒”字。
而那些有才的人呢,虽然可凭才气走捷径,更容易成功,但也容易孤傲自大,故步自封,不肯向别人学习,这也是容易失败的。
曾国藩是勤劳的好例子,他其实并不聪明,但是却能以“勤”成就大学问和大事业,可以说正是普通人的榜样。
而如项羽、李自成等,占尽天时地利,却因为骄傲而败亡。
第六戒: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凡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
凡是办大事,首先需要有深厚的阅历和识见,并以才能作为辅助;凡是要成就大事的,一半在于人的谋划,另一半就要看天意了,看时机会不会来到。
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曾国藩明确告诉我们,办大事要以“识”为主,才气、才能不过是辅助罢了。
所以恃才傲物的人,往往难以成就大事。
当然这里的“识”,不单单指知识,更指的是经验和见识。
而“人谋居半,天意居半。”
则是说,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抱着“尽人事以听天命”的态度。
不要因为有自己不能左右的的因素就不去努力,更不能因为自己努力了,最终却失败了而去怨天尤人。
相关文章
-
年羹尧两个妹妹分别是谁?妹妹们结局如何?
年羹尧是雍正初年权臣,深受雍正帝宠信,在雍正初年可谓权倾一朝。年羹尧是历史名人,他的妹 ... -
清朝最后一位铁帽子王奕劻简介,奕劻是怎么死的?
清朝入关之后,曾经降清的汉臣有功劳大的都分封王爵。然而自康熙三藩之乱被平定之后,异姓不 ... -
《如懿传》历史上的海兰位居妃位47年,乾隆为何不给她晋封?
自《如懿传》开播以来,剧中的海兰就被观众们亲切的称呼为“小天使”,因如懿曾在潜邸帮助过 ... -
洪秀全的妻子是谁?他妻子为何不是正宫王后?
洪秀全是清末一位著名人物,正是他领导了晚清最大的一场农民起义运动——太平天国起义。这场 ... -
曾国藩的智慧:立志要坚决,不要找借口
曾国藩的四弟曾国葆办事能力很强,但在读书方面表现很差劲。曾国藩曾努力教导他读书,最终归 ...
相关推荐
-
金日磾儿子为何成为汉武帝弄儿?这两个儿子结局如何?
元狩二年的夏天,在春天收获匈奴人的祭天金人之后,霍去病又再次率兵攻打祁连山,与匈奴浑邪 ... -
年羹尧两个妹妹分别是谁?妹妹们结局如何?
年羹尧是雍正初年权臣,深受雍正帝宠信,在雍正初年可谓权倾一朝。年羹尧是历史名人,他的妹 ... -
李景隆为何被称为朱棣内应?朱棣为何看不起李景隆?
公元1398年从微末起义,建立大明王朝的朱元璋去世。因为太子早逝,朱元璋将皇位传给皇太孙朱 ... -
清朝最后一位铁帽子王奕劻简介,奕劻是怎么死的?
清朝入关之后,曾经降清的汉臣有功劳大的都分封王爵。然而自康熙三藩之乱被平定之后,异姓不 ... -
王莽长女孝平皇后简介,孝平皇后怎么死的?
王莽和霍光是西汉两位著名的权臣,而后世经常将两人放在一起比较评价。霍光在王莽之前,忠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