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历史
秦宓巧对张温:三国秦宓天辩有何意义?
秦宓,字子敕,广汉绵竹(今四川德阳北)人。他是蜀汉大臣,善巧辩。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刘备要东征吴国,秦宓陈说天时不利,刘备将其下狱幽闭,后来才被赦免释放。建兴二年(公元224年),诸葛亮领益州牧,迎请秦宓为别驾,不久又升其为左中郎将、长水校尉。
同年,孙权派辅义中郎将张温出使蜀汉。临行前孙权对张温说:“卿不宜远出,恐诸葛孔明不知吾所以与曹氏通意,(以)故屈卿行。若山越都除,便欲大构于蜀。行人之义,受命不受辞也。”张温答道:“臣入无腹心之规,出无专对之用,惧无张老延誉之功,又无子产陈事之效。然诸葛亮达见计数,必知神虑屈申之宜,加受朝廷天覆之惠,推亮之心,必无疑贰。”
张温到了蜀汉,诣宫阙呈上表章:“昔高宗以谅闇昌殷祚于再兴,成王以幼冲隆周德于太平,功冒溥天,声贯罔极。今陛下以聪明之姿,等契往古,总百揆于良佐,参列精这炳耀,遐迩望风,莫不欣赖。吴国勤任旅力,清澄江浒,愿与有道平一宇内,委心协规,有如河水,军事兴烦,使役乏少,是以忍鄙倍之羞,使下臣温通致情好。陛下敦祟礼义,未便耻忽。臣自(入)远境,及即近郊,频蒙劳来,恩诏辄加,以荣自惧,悚怛若惊。谨奉所赍函书一封。”蜀汉甚重张温之才。到了张温返回的时候,百官都来践行。
众人都来了就秦宓还未到,诸葛亮累派使者催促他,张温问:“彼(秦宓)何人也?”诸葛亮回答说:“益州学士也。”秦宓到后,张温问他:“君学乎?”秦宓答道:“五尺童子皆学,何必小人!”张温又问他:“天有头乎?”秦宓回答说:“有之。”张温说:“在何方也?”秦宓言:“在西方。诗曰:‘乃眷西顾(出自《诗经.大雅.皇矣》)。’以此推之,头在西方。”张温又问:“天有耳乎?”秦宓对道:“天处高而听卑,诗云:‘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诗经·小雅·鹤鸣》)。’若其无耳,何以听之?”张温再问秦宓:“天有足乎?”秦宓答道:“有。诗云:‘天步艰难,之子不犹(《诗经·小雅·都人士之什》)。’若其无足,何以步之?”
张温又问:“天有姓乎?”秦宓回答:“有。”张温说:“何姓?”秦宓云:“姓刘。”张温问:“何以知之?”秦宓答曰:“天子姓刘,故以此知之。”张温问曰:“日生於东乎?”秦宓答曰:“虽生于东而没於西。”张温与秦宓一问一答犹如山中回响,应声而出,于是张温遂对秦宓十分敬服。
文/好古书生
相关文章
-
蜀中为何无大将?总结诸葛亮用人的失败教训
诸葛亮博古通今,堪称旷世奇才。然而,与曹操中人才如云,孙权手下帅才不断相比,诸葛亮在人 ... -
诸葛亮手持的“羽扇”是何宝物?民间对诸葛亮的感念之情
《三国演义》里,特别是写六出祁山时的诸葛亮,人们最熟悉的,恐怕是他素衣纶巾,手摇羽扇, ... -
盘点诸葛亮逝世后,蜀汉的十位接班人
盘点诸葛亮逝世后,蜀汉的十位接班人蒋琬第一位介绍的,是诸葛亮遗命中指定的治国继承人蒋琬 ... -
蜀汉集团的中坚力量:荆州名士群体
汉代,荆州名人也出过不少。如西汉末年绿林农民起义军领袖王匡、王凤(均为京山人)、东汉王 ... -
深受刘备器重的魏延,为何处处遭到谨慎的诸葛亮反对?
口号也喊了,把文聘也打了,结果党中央倒先滑脚了。简直弄了个猪八戒照镜子。老魏无家可归, ...
相关推荐
-
雅克萨之战中,清军就尝到了西方武器的厉害,大清真的“无视”且“不引进”?
一场打出东北边境近二百年和平的雅克萨之战里,冰天雪地里的清军,重兵围困沙俄盘踞的雅克萨 ... -
蜀中为何无大将?总结诸葛亮用人的失败教训
诸葛亮博古通今,堪称旷世奇才。然而,与曹操中人才如云,孙权手下帅才不断相比,诸葛亮在人 ... -
诸葛亮手持的“羽扇”是何宝物?民间对诸葛亮的感念之情
《三国演义》里,特别是写六出祁山时的诸葛亮,人们最熟悉的,恐怕是他素衣纶巾,手摇羽扇, ... -
盘点诸葛亮逝世后,蜀汉的十位接班人
盘点诸葛亮逝世后,蜀汉的十位接班人蒋琬第一位介绍的,是诸葛亮遗命中指定的治国继承人蒋琬 ... -
为躲闭战乱,诸葛玄西迁对诸葛亮的影响
诸葛玄是诸葛亮的叔叔。由于诸葛亮自幼父母双亡,因此诸葛亮和他的兄弟姐妹全都依靠诸葛玄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