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历史

“北宋缺将,南宋缺相”,这种说法正确吗?

日期:2017-09-19   来源:网络
看到有一种说法“北宋缺将,南宋缺相”,这有说法有根据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说法?

答:以国防战略安全角度说,这句老话,有一半是正确的。完全正确的说法应该这样讲:北宋南宋,都不缺将,偏偏就缺相!

确切说,英勇善战的军队,忠勇强悍的军将,无论南宋北宋,都是一抓一大把,但是真正有卓越眼光和负责任精神,能够承担起国防战略规划重担的宰相,无论南宋北宋,都是严重稀缺!

说到这一条,就要讲讲两宋那被吐槽了千百遍的军队战斗力,虽然在好些后人眼里,两宋被称为“弱宋”,战斗力应该是孱弱不堪,就连好些影视剧里,都把宋军照着瘦小枯干的路数塑造,但如果宋军真弱到这地步,就以开国丢掉幽云十六州的糟心国防态势,两宋别说维持三百年,就算天天割地赔款,维持三五年都难!

而在这一条,必须称道的,就是两宋军队其实无比强悍的战斗力。宋朝奉行强干弱枝的政策,将天下劲旅收归禁军战斗序列,更凭着雄厚财力,一直坚持重金养兵的国策。而与之配套的,就是两宋禁军始终严格的选兵练兵规则,特别是真正担负边境作战任务的禁军,更是有系统严格的训练。装备更是顶级。一个普通禁军步兵的负重,基本在六十斤以上。这兵水不水?全副武装招呼两下就知道!

所以,也正是因为两宋一直保持着强悍的训练与作战水平,所以三百年来,从开国到亡国,精兵强将从来人才荟萃,宋初吊打契丹的李继隆杨业,北宋中期碾压西夏的郭逵王韶章楶,甚至北宋末期,面对满万不可战的金军,宋军也曾在泾源大战里硬碰硬,把金国一代悍将撒里喝打的嚎啕大哭。南宋的一百多年里,面对金国蒙古的轮番进攻,也正是宋军的浴血奋战,才守住这残山剩水一百多年。

不夸张说,如果没有两宋军人的一代代浴血奋战,宋朝恐怕连割地赔款的本钱都不会有。亡国之耻必定来的早!

可是,为什么如此“不缺将”的两宋,空握精兵猛将的两宋,却两次蒙受耻辱亡国的悲剧呢?一个政治短板才真要命:缺相!

在这个问题上,千万别被“北宋多名相”的场面给蒙了眼,北宋自开国起,由于其以文制武的制度设计,发展到军事决策领域,就变成了外行领导内行。别看北宋的宰相们,各个都是诗书文章辉煌,而且美谈也不少,但是在军事层面,由于北宋这种重文轻武的逆淘汰制度,导致真正的专业人才稀缺!

而北宋起的“阵图”制度,更叫这种制度短板,副作用更是越发恶化,本身就是一群逆淘汰出来的军事外行人,每次却自作聪明设计作战方略,可怜前线忠勇的将士,就这么给捆住了手脚。看看北宋几次经典战役,比如满城大战,唐河大战,平夏城大战,都是在前线主帅无视朝廷缺心眼阵图的情况下出奇制胜。换句话说,只要两宋朝廷不搞这么多瞎指挥,宋军的胜利概率,就是滚雪球般上升!

但比这瞎指挥更要命的,更是一代代两宋“名相”们,近乎弱智的战略眼光,两宋名相不少,但拥有长远作战眼光的,却是凤毛麟角。所以两宋才会在多次外战的重大抉择时刻犯错,比如西夏元昊叛乱时,正是北宋宰相张士逊的弱智部署,断送了迅速灭亡元昊的最好机会。而在宋神宗几乎将西夏碾压到死地的情况下,也正是随着宋神宗的驾崩,宰相司马光轻易向西夏割地,导致北宋将士以心血换来的好局白白断送。

而待到北宋变成了南宋,在这件事上,南宋的宰相们更是毫不接受教训,抛开南宋那几位投降派不谈,就论南宋那些名声比较好的爱国宰相,宋孝宗的恩师史浩,在南宋反击收复关中的时候,盲目疾呼撤军,导致南宋北伐功亏一篑。而号称要光复北方的铁腕强人韩侂胄,更是志大才疏,北伐战略严重弱智,直接往金军包围圈里冲!最值得一说的,就是南宋末代宰相贾似道,贾似道以统兵打仗来说,是一把好手,但是作为宰相,却对元朝的战略盲目预判,最终导致元朝挥师南下,将南宋打包收走!

所以,两宋灭亡的最大原因,就是“缺相”,不是说运气不好,缺哪一个人,而是两宋错误的战略决策体制,把这个富庶强大的国家,生生带到了沟里。一个不能建立健康决策体制的团队,无论大小,都难逃这样的下场!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上一篇:北宋覆灭之际,徽钦二帝有没有翻盘的机会?
下一篇:宋太宗学书,《宋太宗学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Copyright © 2017-2024 m.GuG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古宫历史网-手机版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