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历史

东硖石谷之战:契丹人如何崛起?

日期:2018-01-19   来源:网络

唐神功元年春,在今河北迁安以北的东西硖石谷地区,唐军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攻击作战,目标是公然举兵反叛契丹部落。结果,就是这么一群其貌不扬的部落民,让大唐军队,颜面尽失。

李尽忠和孙万荣的反叛

史书中将蛮族反叛中央的原因总是归结于蛮夷的犬羊之性,叛服无常。其实认真推敲蛮族叛服的时间点,就能发现其中的规律。

在关外势力的混战中落于下风的部族,经常躲入中原王朝的羽翼下寻求庇护,中原王朝也乐于在烽火连天的边境上寻求支援。当关外的强大势力削弱之后,联系边地蛮族和中央政权的唯一纽带也就削弱了。这时候吞并关外失败者的人口和财产,壮大起来的边地民族就可能发动反叛。

《旧唐书》里记载的契丹,生活在潢水之南,黄龙之北的地区。古时的契丹主要分为八部,每三年召开一次部族大会,选举号为夷里堇的领袖。和早期的蒙古一样,早期的契丹部族也过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夷里堇率领八部民众随时迁移驻地,西至奚国边境,东到高句丽边境,南到唐的营州,北到室韦都是他们活动的区域。

贞观二年,首领摩会率领部众宣布归附唐朝,为唐朝开启经略东北的计划扫清了障碍。唐太宗征高句丽时,曾在营州接见过契丹首领窟哥,封他为左武卫将军。公元648年,窟哥更率众内附,唐太宗遂以今内蒙古东部地区为基础,设置松漠都督府,正式将契丹划入唐朝保护之下。历任契丹首领都要接受唐朝的册封,担任松漠都督的职位。

唐朝对东突厥的打击,解决了北方最大的边患,也使得活跃在北方的契丹失去了最大威胁。窟哥去世之后,第二任松漠都督阿卜固就兴兵造反,唐廷以阿史德枢宾为沙砖道行军大总管,与辽东经略薛仁贵合兵击契丹,大破之,生擒阿卜固。唐朝又以窟哥之孙李尽忠为松漠都督,另封窟哥之孙枯莫离为左卫将军、归顺郡王,教二人继续统领契丹八部。很明显,唐朝试图使用同时立两个君主的模式,避免契丹再次出现权力集中、无法驾驭的局面。

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武则天自称皇帝,改年号为周。随即而来的眉州刺史徐敬业和唐宗室的起兵,吸引了武周王朝的大部分注意力。来自早前就已反叛的突厥人和西方吐蕃人的威胁也使得唐朝的整个西部防线左支右拙。

这个时候作为唐朝北方前线主要军事指挥官的营州都督赵文翙却引发了契丹人的愤怒。史书记载他先是轻慢契丹的部落首领,在契丹遭遇到饥荒的时候,又拒绝赈济流落到营州的契丹难民。我们不清楚这些奏报的真实性如何,但赵文翙一定不是一位容易相处的边将。因为就在李尽忠之乱爆发的同一年,居住在营州的靺鞨人在首领大祚荣的率领下出走,在东牟山自立,成为日后东北大国渤海国的始祖。

武后万岁通天元年(公元696年),李尽忠率领契丹部众举兵反叛武周政权,攻陷营州,俘虏唐朝官吏数百,杀死了营州都督赵文翙。唐朝北方边境刚刚结束后突厥之乱不满一年,又因为契丹的反叛动荡起来。

更多>>(接下文评论)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上一篇:杨政道的生平简介,杨政道是怎么死的?
下一篇:房玄龄之子房遗直简介,房遗直是怎么死的?

Copyright © 2017-2024 m.GuG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古宫历史网-手机版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