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历史
唐太宗论止盗,唐太宗论止盗原文及翻译
上又尝谓侍臣曰:“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故人君之患,不自外来,常由身出。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朕常以此思之,故不敢纵欲也。”
摘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唐太宗论止盗译文
(唐太宗)皇上与群臣议论怎样禁止盗贼。有人请求使用严厉的刑法来制止。皇上微笑着对那官员说:”老百姓之所以去做盗贼,是由于赋税太多,劳役、兵役太重,官吏们又贪得无厌,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这是切身于实际的问题,所以也就顾不得廉耻了。我应该不奢侈,节省开支,减轻徭役,少收赋税,选用廉洁的官吏,使老百姓穿的吃的都有富余,那么他们自然就不会去做盗贼了,何必要用严厉的刑法呢!”从这以后,过了几年,天下太平,没有人把别人掉在路上的东西拾了据为己有,大门可以不关,商人和旅客可以露宿。
(唐太宗)皇上曾对身边的大臣说:“君主依靠国家,国家依靠民众。依靠剥削民众来奉养君主,如同割下身上的肉来充腹,腹饱而身死,君主富裕国家就灭亡。所以,君主的忧患,不是来自外面,而是常在自身。欲望兴盛,费用就会增大;费用增大,赋役就会繁重;赋役繁重,民众就会愁苦;民众愁苦,国家就会危急;国家危急,君主就会丧失政权。朕常常思考这些,所以就不敢放纵自己的欲望了。”
唐太宗论止盗注释
[上]皇上,这里指唐太宗
[徭]古时统治者强制人民承担无偿劳动
[升平]太平
[不暇]顾不上
[论]讨论
[或]有人
[重法]严厉的刑法
[禁]制止
[哂(shěn)]微笑,此处含有微讽之意。
[耳]通“而”,而已
[贪求]贪得无厌
[去]去掉,避免
[奢]奢侈
[选用]选拔和任用
[廉吏]廉洁的官吏
[安]何必
[是]这
[外户]这句是使动用法句式:使门向外开。也就是不闭门的意思。
[商旅]商人和旅客
[野宿]在郊外露宿。
[自是]从此,从此以后。
唐太宗论止盗阅读答案
1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4分)
(1)故不暇廉肚耳 故:
(2)使比农食有余 使:
1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2分)
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
14、唐太宗“止盗”采用的方法是“ 、 、 ”(3分)
15、从唐太宗和群臣们不同的止盗方法中可看出他是个 的君土。 (3分)
12.(1)所以(2分) (2)让(2分)
13.有人请求使用重刑来禁止偷盗的行为,皇上微笑着说(关键字”或”、”之”)(2分)
14.”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3分)
15.体恤民情、贤明、倡导廉洁(2分)
相关文章
-
唐太宗统治时期的社会状况
“贞观”为唐太宗李世民年号,其词出自《易·系辞下》:“天地之道,贞观者也。”意即以正道 ... -
唐太宗时期的外交状况
唐太宗时期加强了对西域等地区的管辖,还加强了与亚洲各国的友好往来。中外关系方面也迅速出 ... -
唐太宗时期的民族政策
唐太宗布德怀柔,民族关系密切。对于依附的各族,一般不改变其生活方式,社会制度尊重其习俗 ... -
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时期在文化方面的政策
在文化方面,唐太宗则大力奖励学术,组织文士大修诸经正义和史籍;在长安设国子监,鼓励四方 ... -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时期的军事成就
唐太宗在位期间武功全盛,将唐帝国发展为当时东亚地区最强、文化最盛的国家。唐太宗大力推行 ...
相关推荐
-
唐太宗统治时期的社会状况
“贞观”为唐太宗李世民年号,其词出自《易·系辞下》:“天地之道,贞观者也。”意即以正道 ... -
唐太宗时期的外交状况
唐太宗时期加强了对西域等地区的管辖,还加强了与亚洲各国的友好往来。中外关系方面也迅速出 ... -
唐太宗时期的民族政策
唐太宗布德怀柔,民族关系密切。对于依附的各族,一般不改变其生活方式,社会制度尊重其习俗 ... -
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时期在文化方面的政策
在文化方面,唐太宗则大力奖励学术,组织文士大修诸经正义和史籍;在长安设国子监,鼓励四方 ... -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时期的军事成就
唐太宗在位期间武功全盛,将唐帝国发展为当时东亚地区最强、文化最盛的国家。唐太宗大力推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