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历史
公元前475年 – 大事记(战国)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接连不断,社会呈现天下大乱的形势。这期间,北起长城,南达长江流域,先后出现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大国。这七个大国为了扩张自己的势力,一面在本国实行变法改革以图强,一面相互混战,侵伐小国,互相兼并,战争愈演愈烈,历史上称这七个大国为“战国七雄”。
进入战国之后,各诸侯国为了壮大自身,并与对手争雄,纷纷进行改革变法运动,其中又以秦国商鞅、魏国李悝及楚国吴起等变法最著名。于是,封建制度得到确立。战国“七雄”之间激烈兼并战争的不断发展,变法最为彻底的秦国逐渐压倒对手,终于导致了秦国在公元前221年对天下的统一。
战国岁月,社会经济迅速发展。铁制农具普遍使用,水利灌溉设施深受重视;手工业规模、种类及技术都较前进步;商业及城市经济也显著活跃,并出现了金属货币广泛流通的现象。战国时代,思想文化进一步活跃,“百家争鸣”,儒、法、道、墨、阴阳、名、农及兵家等学派相互交锋;文学、史学及艺术领域成就辉煌璀璨;科学技术继续发展。
战国分为三个时期:从公元前475年到前338年商鞅被杀是第一时期,这时期各种变法活动很多,各国都想通过改革走向强盛,著名的如秦的商鞅变法,楚国的吴起变法,魏国的李悝变法,这一时期局势相对稳定。公元前338年到前288年齐秦相约共同称帝,和前284年六国合纵攻齐,是第二时期,各国军备竞赛加剧,战争频繁,大国兼并小国,最后形成了七雄,前288年秦和齐分别称西帝和东帝,斗争更趋激烈。第三时期为公元前284年到前221年,秦终于灭掉六国完成了大统一。
商鞅变法
封建社会(公元前475年-公元1840年)公元前475年,中国进入封建社会。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建立地主阶级统治,新的封建制度在各诸侯国确立起来。较为突出的有秦国的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是分两次进行的。第一次开始于公元前359年,第二次开始于公元前350年。商鞅对政治的改革是以彻底废除旧的“世卿世禄”制、建立斩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为重点;对经济的改革是以废除“井田制”、实行土地私有制为重点。社会方面的改革主要推行小家庭政策,以利于增殖人口、征发徭役和户口税等。
相关文章
-
成康之治
成康之治指西周初姬诵、姬钊的统治。史家称“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措四十余年不用”。中国 ... -
庐山真面目
庐山因周武王时期高人匡俗结庐而居而得名,它三面临江,山势十分雄伟,山清水秀,风景奇丽。 ... -
郑国对周王室之繻葛之战
繻葛之战是公元前707年(周桓王十三年)郑国在繻葛(今河南省长葛市北)大败周室联军的一次 ... -
春秋吴楚争霸之 – 鸡父之战
鸡父之战是公元前519年(周敬王元年)夏吴楚争霸战争中,吴国为夺取淮河流域的战略要地州来 ... -
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对比最悬殊的战役 – 吴楚柏举之战
柏举之战是公元前506年(周敬王十四年)吴国与楚国在柏举(今湖北省麻城市境内)发生的一场 ...
相关推荐
-
战国后期各国为什么不联合抗秦
战国是一个动乱的时代,也是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各地的人才纷纷前往各国,企图游说君王任用 ... -
战国后期各国有多少人口
《帝王世纪》:计秦及山东六国,戎卒尚有五百余万,推民口数,当尚千余万。这里推测战国后期 ... -
既然龙不存在那么上古时期养龙家族驯养的究竟是什么?
中国史书中一直有上古诸帝乘龙的记载,例如《史记》中记载有龙垂胡须迎黄帝,黄帝上骑,《大 ... -
战国时期名声显赫的君王最终却被活活饿死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倾一国之力娱乐帝王,帝王本该丰衣足食。然而,一 ... -
《如懿传》历史上的海兰位居妃位47年,乾隆为何不给她晋封?
自《如懿传》开播以来,剧中的海兰就被观众们亲切的称呼为“小天使”,因如懿曾在潜邸帮助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