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焦点
蚩尤和皇帝在中华名族古代历史上的地位
齐国著名的宰相管仲则把蚩尤说成是黄帝的“六相”之首,是最大的臣子: 昔者黄帝得蚩尤而明于天道,得大常而察于地利,得奢龙而辩于东方,得祝融而辩于南方,得大封而辩于西方,得后土而辩于北方。黄帝得六相而天地治、神明至。 蚩尤明乎天道,故为使当时,大常察于地利,故使为禀者……把蚩尤的地位抬得更高了,在这里蚩尤已不只是一般的大工业臣,而且成了“明乎天道”的首相,“使 之当时”的总理大臣。由此可见蚩尤地位之重要。黄帝因蚩尤而“明于天道”,说明蚩尤的文明程度比黄帝更高,很受黄帝重用。齐国人管仲如此记载,可能是齐国 当地老百姓如此传说的吧。
无独有偶,韩非子也有类似的记载,但却更具神话色彩: 昔者黄帝使鬼于西泰山之上,驾象车而六蛟龙,毕方并辖,蚩尤居前,风伯进扫,雨师洒道,虎狼在前,鬼神在后,腾蛇伏地,凤皇覆上,大合鬼神,作为《清 角》。在黄帝“大合鬼神”的神圣队列中,蚩尤居前,在最前列,《周礼》“六官”之例该属“天官”尊位,与管仲的记载是一致的,但却完全是神话人物的形象, 黄帝与蚩尤都是作为神话形象记载下的。韩非子是先秦故事的重要记录大家,这段神话故事当是很有意义的。 这种神话,曲折地反映了远古的历史。在神话时代,氏族、部落之间的争斗异常剧烈、频繁,互相兼并、联合的事也是经常发生的。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分分合合,化干戈为玉帛,化敌为友,不断融合。这也许正是中华民族不断扩大而建立起“协和万邦”的泱泱大国之关键所在吧。 四、蚩尤即是炎帝(神农氏)吗? 蚩尤与炎帝的关系是很复杂的。有种种不同说法,值得仔细研究。 有一种说法认为蚩尤即是炎帝。著名历史学家夏曾祐、丁山、吕思勉等人都持此观点。其主要根据是《史记·五帝本纪》所记黄帝与炎帝大战的“阪泉”与黄帝大战 蚩尤的“涿鹿”实际上是一个地方。《五帝本纪》原文是: 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费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赤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
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豸區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 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微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 这段记载了两次大战,可以看出炎帝与蚩尤不是一个人物,但其记述亦有交叉之处。特别是后来的历史地理学家考证出涿鹿、阪泉的关系,使人感到两次大战实为一 次。其主要根据是《水经注》关于涿水的记载: 涿水出涿鹿山,东北流经涿鹿县故城南……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留其民于涿鹿之阿,即于是也。其水又东北与阪泉合。……魏土地记曰:下洛泉东南六十里有 涿鹿城,城东一里有阪泉……晋太康地理记曰:阪泉,亦地名也,泉水东北流与蚩尤泉会,水出蚩尤城,城无东面,魏土地记称涿鹿城东南六里有蚩尤城,泉水渊而 不流,霖雨则流注阪泉……
相关文章
-
说说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历朝历代都是读书人控制政权
中国政治史上一个重大的特色,是皇帝一家人跟据血统而继承。但丞相以下各级官员,究竟是怎样 ... -
三国时期刘关张“桃园结义”:中华文明尚义渊远流长的象征
刘、关、张桃园结义,恐怕是三国故事中最为人们熟悉的一个。《三国演义》前85回,从《桃园 ... -
古代驿站“六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其实是用来表示情况紧急程度
古时候的文件传输靠的是驿站,一般每隔20里有一个驿站,一旦需要传递的公文上注明马上飞递字 ... -
明清上朝那些事儿:皇帝常常凌晨三点就要“上朝”
古代帝王与官员们早起办公,民间称作上朝。从春秋时代开始,国家大臣的上朝时间,逐渐定型为 ... -
浅谈中国古代“和亲”政策真能带来和平吗?
说来奇怪,中华两千余年的帝国时代中,综合实力最为强盛的汉、唐竟然都是和亲的主力,送出去 ...
相关推荐
-
说说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历朝历代都是读书人控制政权
中国政治史上一个重大的特色,是皇帝一家人跟据血统而继承。但丞相以下各级官员,究竟是怎样 ... -
三国时期刘关张“桃园结义”:中华文明尚义渊远流长的象征
刘、关、张桃园结义,恐怕是三国故事中最为人们熟悉的一个。《三国演义》前85回,从《桃园 ... -
古代驿站“六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其实是用来表示情况紧急程度
古时候的文件传输靠的是驿站,一般每隔20里有一个驿站,一旦需要传递的公文上注明马上飞递字 ... -
明清上朝那些事儿:皇帝常常凌晨三点就要“上朝”
古代帝王与官员们早起办公,民间称作上朝。从春秋时代开始,国家大臣的上朝时间,逐渐定型为 ... -
浅谈中国古代“和亲”政策真能带来和平吗?
说来奇怪,中华两千余年的帝国时代中,综合实力最为强盛的汉、唐竟然都是和亲的主力,送出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