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焦点
明清上朝那些事儿:皇帝常常凌晨三点就要“上朝”
古代帝王与官员们早起办公,民间称作“上朝”。从春秋时代开始,国家大臣的上朝时间,逐渐定型为“卯时”,也就是早晨五至七时。地方官员不需要上早朝的也需要签到,需要参加点卯的地方官员,参加地方官府安排的主官点卯,大约早上五点,每位官员必须在这个时间,听从安排一天的工作安排,即便尊贵的皇帝,也得这时间赶到金殿面见大臣们。
大约七点多,例行的办公活动也就结束了。显然,帝王将相的上班时间非常早。那些不参加早朝、也不参加点卯的官员们,多在上午八点左右到岗。一般,九点前后,主官会来安排当天的急务,其间,中途溜号,出去吃饭的官员,不在少数。唯一在意的是,不能耽误正常的工作。
单以明清朝廷当作例子吧。
据《大明会典》记载,明朝早朝时,等于帝王将相无法省略的政治“必修课”。每位皇帝及全部大臣,必须“午夜”时分起床,穿越半个京城,急匆匆地赶往午门。凌晨三点,大臣到达午门外等候。当午门城楼上的鼓敲响时,大臣就要排好队伍。不过,明朝北京内外城,没有分别,到了清朝时内城只许满人居住,其他汉族官员,基本住在宣武门外。他们的住所距离紫禁城较远,所以,每天凌晨,起得更早。
赶到清朝,同样需要帝王将相们早起等候。起早摸黑的各位京官到了紫禁城外,还不能立刻进入,他们要在“东华门”候着。到凌晨五点左右,钟声响起,宫门开启。百官依次进入,过“金水桥”在广场整队,这时候不管多大的派头儿,都得下马、下轿,老老实实地徒步行走。
当然,也略有例外。一是大臣被皇帝特赐“紫禁城骑马”殊荣的,可以骑着“穿朝马”进入。如果是皇帝特恩赐给“肩舆”的,则由两人抬着一把椅子,官员坐在上面进入,这称作“穿朝轿”,不过这种太少了。
可惜,身边的随从不得进入,很遗憾,朝堂四周根本就没人给官员们举灯照明。说是黎明开会,夏天天亮得早,看得清路况。一到冬天可就麻烦了,天黑,路远,视线不清楚。匆匆赶路的大臣们时常一不小心就扭脚。
据《天咫偶闻》记,明代“紫禁城”皆有路灯照明,天启时代,太监魏忠贤当权,才下令尽废路灯,方便夤夜出入。后来,这项制度又为清朝沿用,紫禁城内,除朝房及各门外,绝无灯火,理由是消弭火患。结果便是百官“戊夜趋朝,皆暗行而入,相遇非审视不辨”。
后来,又改了规定,凡亲王与部堂长官上朝,皆有专人打灯引至“景运”、“隆宗”二门;军机大臣则有角灯导入“内右门”。这倒不是皇帝老人家发了善心,主要是期望大臣们提前阅览各项文件,最起码,要加快效率吧
朝会的时间,有长有短,一般多在辰时,也就是每天上午七至九时,称“散朝”。如果没有皇帝特约的大臣留下外,其余人等都可以下班了。京城官员,上早朝从清晨五点到七点就可以了。
据晚清官员们回忆,很多人上朝途中,常花费两三个小时,如果遇到雨雪天气,车中没有取暖设施,加之长途颠簸,很容易感染风寒。如果是赶往“颐和园”,那么,要起得更早,哪怕凌晨一点,也得爬起来,匆匆地赶路了。看来,帝王将相也不容易,总得早早地上班啊。
相关文章
-
明清上朝那些事儿:皇帝常常凌晨三点就要“上朝”
古代帝王与官员们早起办公,民间称作上朝。从春秋时代开始,国家大臣的上朝时间,逐渐定型为 ... -
汉魏时期皇帝禅位:儒家“天子让贤”国家理想的实现
《虞書堯典》:帝曰:咨!四嶽。朕在位七十載,汝能庸命,巽朕位?嶽曰:否德忝帝位。曰: ... -
在位31年有名无实的傀儡皇帝:汉朝末代皇帝汉献帝算是昏君吗?
由于小说《三国演义》的广泛流传,汉献帝刘协已为大家所熟悉。他既不昏庸,又不残暴,然而,这个 ... -
说说“草根皇帝”刘备如何招揽人才?
还记得电影《天下无贼》里黎叔那句台词吗?二十一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三国乱世,想要争 ... -
浅谈“太上皇”和“太上皇帝”一字之差权力却不可同日而语
太上皇和太上皇帝,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两者所拥有的权力绝不可同日而语!太上皇仅仅是一个 ...
相关推荐
-
中国哪个朝代的皇帝平均年龄超过50岁?
经过将近一个月的整理,中国古代各王朝(皇帝超过3人)皇帝的年龄情况和在位情况终于统计完 ... -
第二十二期:司马懿老谋深算却未逃出“牛继马后”的劫数:东晋皇帝并非司马一族
历史百家汇第二十二期《司马懿老谋深算却未逃出牛继马后的劫数:东晋皇帝并非司马一族》(文 ... -
第三期:三国时期越嶲夷王高定后人竟然世袭宰相职位
公元937年,后晋通海节度使段思平联合洱海地区贵族高方、董伽罗灭大义宁国,定都羊苴咩城( ... -
第五期:一位影响了历史的人物:佟养正
西城是大军的集结地,这里必定是主攻的方向。南城过于广阔,无法确定突破点,不利于攻城,绝 ... -
清朝的宫廷宴会都吃些什么?
万寿苑赐宴图清代宫廷中的日常饮食外,最为奢华的还是宫廷宴会。这些宴会,种类、名目繁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