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焦点
古代火枪发展为何落后世界:清朝责任大
问:说到发展停滞,有一个问题很受关注:中国为何在火枪出现后的几百年里,没有大规模出现西方那种“排队枪毙”式的火枪阵,而是一直将弓在军队里使用到十九世纪?有的冷兵器研究者比较了中国的反曲弓与火器,得出结论说,中国因反曲弓比火绳枪乃至燧发枪都强,所以长期压制火器发展,对此您怎么看?
钟少异:这种现象确实说明中国早期火器发展缓慢,难以淘汰冷兵器,所以形成了与冷兵器长期并用的局面。其中的根本原因,我认为还是古代中国的文明特性导致火器发展的动力不足。中国早期火器的发展曾经历了两次严重的停顿。自从我们的祖先在北宋初把火药应用于军事,创制出世界上最早的火药兵器后,在南宋和元代,中国早期火器有了突出的发展。在这个时期,爆炸性火器从纸壳发展到铁壳,出现了铁壳爆炸弹;管型火器,从纸管、竹管发展到金属管,从喷射火焰发展到发射子弹,出现了金属管形射击火器——火铳,这是后世枪炮的鼻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发展,就是出现了反推式的火箭。
拐、流星锤
到了明朝永乐时期,开始于北宋的中国早期火器的发展达到了一个高峰。这时,金属管型射击火器——铜火铳代表了火器技术的最高水平。永乐时期的铜火铳,两种类型,手持铳和架射火铳,结构上、制造上,比起之前洪武时期和元朝的铜火铳都有很大的进步,而且非常规范。从现在发现的元明火铳来看,管型火器进入金属管时代以后,逐渐表现出了规范化的迹象或趋势,在永乐时期,规范化程度就比较高了,比起之前的洪武火铳和元火铳都明显突出。
达到这个高峰以后,中国早期火器的发展也就停顿了下来。永乐之后,从宣德到正德的一百来年,中国火器看不出有什么显著的发展表现,基本就处在停滞的状态。而且,与永乐火铳相比,从宣德到正德时期的铜火铳反而有退步的迹象,一是制造没有永乐时期精细,二是规范性降低了。所以这一百来年,总体上是停滞和退化。
相关文章
-
说说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历朝历代都是读书人控制政权
中国政治史上一个重大的特色,是皇帝一家人跟据血统而继承。但丞相以下各级官员,究竟是怎样 ... -
古代驿站“六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其实是用来表示情况紧急程度
古时候的文件传输靠的是驿站,一般每隔20里有一个驿站,一旦需要传递的公文上注明马上飞递字 ... -
浅谈中国古代“和亲”政策真能带来和平吗?
说来奇怪,中华两千余年的帝国时代中,综合实力最为强盛的汉、唐竟然都是和亲的主力,送出去 ... -
古代科举“连中三元”没那么容易!说说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
近日看《儒林外史》,里面人物的称呼众多,尤其是各个等级的文人,把原来以为很简单的学位 ... -
忠臣必廉,奸臣必贪?古代忠臣与贪官时常是同一个人
忠臣必廉,奸臣必贪。这是一种简单的思维。这种思维,甚至可以说是幼稚和混乱的。乾隆年代 ...
相关推荐
-
说说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历朝历代都是读书人控制政权
中国政治史上一个重大的特色,是皇帝一家人跟据血统而继承。但丞相以下各级官员,究竟是怎样 ... -
古代驿站“六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其实是用来表示情况紧急程度
古时候的文件传输靠的是驿站,一般每隔20里有一个驿站,一旦需要传递的公文上注明马上飞递字 ... -
浅谈中国古代“和亲”政策真能带来和平吗?
说来奇怪,中华两千余年的帝国时代中,综合实力最为强盛的汉、唐竟然都是和亲的主力,送出去 ... -
古代科举“连中三元”没那么容易!说说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
近日看《儒林外史》,里面人物的称呼众多,尤其是各个等级的文人,把原来以为很简单的学位 ... -
忠臣必廉,奸臣必贪?古代忠臣与贪官时常是同一个人
忠臣必廉,奸臣必贪。这是一种简单的思维。这种思维,甚至可以说是幼稚和混乱的。乾隆年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