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发现
海昏简牍中发现千余枚汉代“六博”棋谱
海昏侯刘贺墓主椁室文书档案库曾出土5200余枚简牍,负责这批简牍文字释读工作的北京大学出土文献研究所近期公布阶段性成果。据悉,研究人员目前辨识出千余枚竹简上记载了一种名为“六博”棋的行棋口诀,属首次发现,为研究汉代的社会风尚乃至兵制提供了很好的实物资料。
记者了解到,“六博”是春秋战国十分流行的一种棋类游戏,是象棋、国际象棋等兵种棋盘类游戏的鼻祖。西汉的皇帝都十分喜欢“六博”游戏,朝廷还设有专门的官职管理博戏。“六博”棋的行棋之道与当时的兵制十分相似,是象征当时战斗形式的一种游戏。
北京大学出土文献研究所所长朱凤瀚介绍说,《汉书·艺文志》中并未收录“棋谱口诀”一类文献。南朝齐、梁间,阮孝绪《七录》将《大小博法》《投壶经》《击壤经》等列入《术伎录·杂艺部》。《隋书·经籍志》子部“兵家”类著录有《杂博戏》《太一博法》《双博法》《皇博法》《博塞经》《二仪十博经》等博戏类文献6种10卷。
此次发现的“六博”简文有篇题,篇题之下记述形式以“青”“白”指代双方棋子,依序落在相应行棋位置(棋道)之上,根据不同棋局走势,末尾圆点后均有“青不胜”或“白不胜”的判定。简文所记棋道名称,可与《西京杂记》所记许博昌所传“行棋口诀”、尹湾汉简《博局占》、北大汉简《六博》等以往所见“六博”类文献基本对应。
据《西京杂记》记载,六博“行棋口诀”在当时“三辅儿童皆诵之”,可见“六博”在汉代盛行的情况,但其规则约在唐代以后失传。汉晋墓葬中常见六博棋具,汉以后的墓葬则经常出土博局纹镜、博戏俑,画像石上也时有表现博戏的画面。过去发现的简牍文献,多用六博占卜。
南昌汉代海昏侯墓自2011年发掘以来,出土1万余件(套)珍贵文物,对研究中国汉代政治、经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专家认为,海昏简牍中的“六博”棋谱尚属首次发现,结合既往所见六博棋局实物与图像资料,能促进汉代宇宙观念、六博游戏规则等思想文化与社会生活方面的研究。
相关文章
-
云南晋宁河泊所遗址发掘概况
河泊所遗址位于昆明市晋宁区上蒜镇河泊所村,北距出土滇王之印的石寨山墓地仅700余米。最早 ... -
奉化江流域史前考古新发现
奉化江发源于四明山区,上游属山溪型河流,源短流急,中下游两岸地势平坦,至宁波市区三江口 ... -
云南晋宁古滇国重大考古发现:“滇国相印”封泥出土
记者14日从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考古人员日前在云南晋宁河泊所遗址进行发掘工作时,发 ... -
陕西宝鸡旭光墓地抢救性考古发掘获新进展
陕西省宝鸡市高新区旭光墓地抢救性考古发掘日前取得显著成果,围绕此次考古发掘的起因、经过 ... -
青藏高原首次发现史前彩绘手印岩画
近期,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刚察县文旅广电局邀请陕西考古专家张建林、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 ...
相关推荐
-
云南晋宁河泊所遗址发掘概况
河泊所遗址位于昆明市晋宁区上蒜镇河泊所村,北距出土滇王之印的石寨山墓地仅700余米。最早 ... -
奉化江流域史前考古新发现
奉化江发源于四明山区,上游属山溪型河流,源短流急,中下游两岸地势平坦,至宁波市区三江口 ... -
云南晋宁古滇国重大考古发现:“滇国相印”封泥出土
记者14日从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考古人员日前在云南晋宁河泊所遗址进行发掘工作时,发 ... -
陕西宝鸡旭光墓地抢救性考古发掘获新进展
陕西省宝鸡市高新区旭光墓地抢救性考古发掘日前取得显著成果,围绕此次考古发掘的起因、经过 ... -
青藏高原首次发现史前彩绘手印岩画
近期,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刚察县文旅广电局邀请陕西考古专家张建林、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