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发现

我国水下考古技术的新探索——2016年度浙江宁波慈溪上林湖后司岙水域水下考古调查

日期:2017-04-03   来源:网络

  上林湖后司岙水域水下考古调查技术的深化运用,不仅体现在水下资料的测绘、拍照、录像等基础性、关键性技术上,也体现在水下考古辅助技术的运用上。譬如,一般情况下,由于水下环境的特殊性与潜水装备的局限性,水下考古队员之间的语言交流存在困难,本次调查为此专门配备了Ocean Reef 潜水全面罩水下无线对讲系统,保障了水下人员可以用语言进行顺畅交流,并与水面人员互相对话沟通;采用了超短基线水下定位系统,并结合实时定点旋转扫测的MS1000二维成像声呐,即使在昏暗的湖底,也能让水面人员实时掌握水下队员的精确位置、运动轨迹、工作动态等情况。同时,本次调查还将这些各自独立运行的技术设备组合在一起使用,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水面-水下动态监测指挥系统”,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又很好地保障了潜水安全。

 

我国水下考古技术的新探索——2016年度浙江宁波慈溪上林湖后司岙水域水下考古调查

 

水下相机拍摄的湖底建筑基址照片

 

 

我国水下考古技术的新探索——2016年度浙江宁波慈溪上林湖后司岙水域水下考古调查



我国水下考古技术的新探索——2016年度浙江宁波慈溪上林湖后司岙水域水下考古调查

 

DIDSON摄录的水下沉船局部高清声呐截图          
 

我国水下考古技术的新探索——2016年度浙江宁波慈溪上林湖后司岙水域水下考古调查

 

水下圆形窑炉的声呐图像

 

  一次水下考古技术的创新运用

 

  水下考古,技术是关键,创新是灵魂。本次针对上林湖后司岙水域的水下考古调查,除综合运用声吶、地磁、电磁、激光以及航空摄影测量等物探方法外,在其具体的应用中也有诸多创举,如超短基线定位系统、潜水员导航探测系统、DIDSON高清声呐、探地雷达的运用以及水陆一体的基础地理信息的生成,这些在我国的水下考古中均属首次。其中,探地雷达的首次成功运用意义尤为重要。

 

  探地雷达一般用于干燥的陆上探测,其原理是根据电磁波传播分析推断被掩埋介质的形态和性质,并通过识别异常发现被掩埋的目标体,从而寻找到被掩埋的各类迹象。本次调查中探地雷达在水下的成功运用表明,淡水水层的低电导率且近似为均匀介质的特性,十分有利于雷达波穿透水体、入射至湖底地层中,从而实现对凸露于湖底表面及被掩埋的水下遗存的剖面探测,纠正了以往关于探地雷达不适用于水下考古的认知。同时,在数据采集方面,本次调查根据需要为探地雷达加装了高精度差分GPS定位设备,实时记录雷达测点坐标,保障了数据采集的可控、可靠;在数据处理方面,本次调查除进行常规的技术处理之外,还对原始数据作了增强处理,对雷达信号在湖底迅速被淤泥吸收进行保真补偿与恢复。以上这些技术手段的创新运用,确保了本次调查的顺利开展和工作目标的最终实现。

   

  上林湖是唐宋时期越窑青瓷最为重要的的生产中心之一,后司岙窑址则是上林湖窑场目前已知最为重要的一处青瓷窑址。在本次考古过程中,以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为主组织实施的田野考古发掘(图十五),初步理清了以后司岙窑址为代表的晚唐五代时期秘色瓷的基本面貌与生产工艺、秘色瓷窑场基本格局、唐代法门寺地宫与五代吴越国钱氏家族墓出土秘色瓷的产地等问题(沈岳明、郑建明:《浙江上林湖发现后司岙唐五代秘色瓷窑址》,载《中国文物报》2017年1月27日);由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牵头组织实施的水下考古调查,则发现了沉埋在上林湖之下的古水道、古水坝等诸多的水下文化遗存,为研究古上林湖的地形地貌、水位变迁、产品运输、聚落分布等提供了弥足珍贵的材料。水陆考古的紧密结合,不仅开辟了上林湖越窑考古的新的格局,也为我国内水平静水域水下考古作出了一次新的探索 (执笔:林国聪、鄂杰   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慈溪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原文刊于:《中国文物报》2017年2月24日5版)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上一篇:浙江省湖州市发掘汉代墓葬 36座墓葬出土300余件
下一篇:安徽濉溪临涣古城墙发掘获得重要认识

Copyright © 2017-2024 m.GuG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古宫历史网-手机版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