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发现

“天山道”科考之记者手记:考古工作者的十八般武艺

日期:2017-09-28   来源:网络
“天山道”科考之记者手记:考古工作者的十八般武艺
沿途风光,雪山仿佛近在咫尺

  很多人听说或者了解过考古工作者的工作,但是你见过他们工作之余的状态吗?今天跟随亚心网记者的镜头,走近“2017丝绸之路·天山道”巴音布鲁克草原综合科考考古工作者的日常生活。

“天山道”科考之记者手记:考古工作者的十八般武艺
沿途风光

  6月12日,科考队进入了大裕勒都斯古道(又称开都河古道),这里是除了小山道外连接焉耆盆地和巴音布鲁克草原的重要通道。

“天山道”科考之记者手记:考古工作者的十八般武艺
沿途风光,一天能遇上四种季节,前几个小时路上还是郁郁葱葱的树,再往前走却又进入了冬季。

  由于古道上有些古墓群在距离居民居住点很远的地方,为了研究它们的秘密,考古工作者除了要自带扛晒、扛饿、扛冻的基本技能外,生火、开车、骑马、多语言……他们可谓是十八般武艺样样俱全。

“天山道”科考之记者手记:考古工作者的十八般武艺
覃大海老师在生火

  还记得这次在二号营地的时候,看着覃大海老师和穆桂金老师用仅有的一点材料就把火生起来了,旁边的马赛老师开玩笑说:“这帮老头儿真厉害,换我们估计今晚就得受冻了。”

“天山道”科考之记者手记:考古工作者的十八般武艺
“天山道”科考之记者手记:考古工作者的十八般武艺
科考车辆上得了山过得了河

  这里的开车可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开车,记得前几天大家调侃说“颠得腹肌都出来了”,大家可以想象路有多难走,跋山涉水过草地,完全要满足一个专业赛车手的条件。

“天山道”科考之记者手记:考古工作者的十八般武艺
科考队车辆陷入河中,科考队员们合力推车

“天山道”科考之记者手记:考古工作者的十八般武艺
科考队员们骑马走山路

  但是,即便是这样,有些地方开车都没办法走,因为都是"马"路,所以只能依靠马了。记得去年第一次参加科考活动,看着巫新华老师在草原上骑着马飞奔,我着实被那种英姿飒爽震惊到了,他俨然是一个从小在马背上长大的人。有些马路更是在悬崖边上,亦或是你骑在马上感觉路是立起来的。“像这样的都习惯了,因为这边很多有研究价值的遗迹点都在偏远的地方,几十年就这样练出来了。”巫新华老师如是说。

“天山道”科考之记者手记:考古工作者的十八般武艺
翻开《裕勒都斯草原历史资料汇编》你是不是也犯懵

“天山道”科考之记者手记:考古工作者的十八般武艺
《裕勒都斯草原历史资料汇编》插画

  其实,他们很多人都是多语言者。记得第一天在同屋的马赛老师那儿看到一本《裕勒都斯草原历史资料汇编》,原本打算临时恶补一下,但翻开书本的一瞬间就呆住了,除了文言文、象形文字和各种外文外,还有许多圈圈画画的插图,如果是跟我一样的人,那真的会抓瞎。

“天山道”科考之记者手记:考古工作者的十八般武艺
山路崎岖,一不小心就会摔倒

“天山道”科考之记者手记:考古工作者的十八般武艺
有驴友的车子因下雨河流湍急被困,科考队队员巴图、邵风雷、索贵均前去救援,顺利救出被困车辆。

  除了书面上的各种语言外,跟人的交流也是极其重要的。譬如这次的“2017丝绸之路·天山道”巴音布鲁克草原综合科考,走的很多古道上都是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蒙古族等牧民,有的牧民汉语说的不是很好或者压根儿不会说汉语,为了了解“路该怎么走”、“地名叫什么”诸如此类的问题,那得好好做做功课,否则真是让你摸不着头脑。

“天山道”科考之记者手记:考古工作者的十八般武艺
科考途中,亚心网特派记者闫小芳骑马走山路。

  除了这些,考古工作者的其他技能也是相当丰富,搭帐篷、修车、做饭、电工、水工……通通不在话下。

“天山道”科考之记者手记:考古工作者的十八般武艺
亚心网特派记者吕伊晗趟水过河
 
  亲眼目睹过这些之后,发现科考果然不是一个人人都能胜任的活儿,所以,喜欢考古的小伙伴们,赶紧操练起来吧!

“天山道”科考之记者手记:考古工作者的十八般武艺
科考队员们骑马过河。

  (亚心网特派记者 闫小芳 吕伊晗 部分图片来自环球资讯记者 罗来安 科考队队员 邵风雷)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上一篇:广东新会官冲窑首次发现唐代胡人陶俑
下一篇:山西陶寺遗址考古发现早期宫城

Copyright © 2017-2024 m.GuG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古宫历史网-手机版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