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秘闻
据说朱元璋和赵匡胤都用过的,简单不求人的算命方法
元末群雄竞起,当时年轻的朱元璋孤苦无依,出家当了和尚,寄身在一家寺庙里。乱世当中如何选择才能保全自己,是逃避他乡还是自立山头、做一方豪杰?朱元璋难以决断。
历史上,赵匡胤、完颜亮投掷杯珓,卜问大位的故事,年轻时候的朱元璋恐怕并不知道,但眼前的疑惑只有神灵可以解答,庙中有现成的杯珓,于是朱元璋很自然地选择了杯珓,虔诚祈祷:
岁在壬辰,纪年至正十二。民人尽乱,巾衣皆绛,赤帜蔽野,杀人如麻。良善者生不保朝暮,予尤恐之,特祝神避凶趋吉,惟神决之。若许出境以全生,以珓投于地,神当以阳报若。许以守旧,则以一阴一阳报我。
朱元璋祈祷时设定两种情况:如果得到阳珓,证明神灵让他起事,如果得到圣珓,证明神灵让他稳居不动。然后朱元璋把杯珓投到地上,得到阴珓,两个杯珓全部俯扣,先前设定的两种情况全没有出现。
朱元璋心中疑惑,再到神前祈祷,希望得到阳珓,自己便要出去参加义军。杯珓掷出去,得到的仍然是阴珓。朱元璋要求验证,说:“莫不容予倡义否?若是,则复阴之。”
结果得到的依然是阴珓,到此,朱元璋算是得到了一个确切的答案。既然暂时不宜起事,朱元璋打算先躲过眼前的混乱,希望得到一个阳珓,那样的话,他就要逃离此地,保全自己。但杯珓投掷下去,一个杯珓立住不动,这样的结果不属于阴珓、阳珓和圣珓的任何一种,消极逃避的选择,也不成立。
既不能马上举事,又不能远避他乡保全自己,朱元璋于是再卜一次,如果能再次得到阴珓,他将选择起事,但会选择稍晚的时机。这一次,朱元璋得到了阴珓。他明白自己应该怎么做了,他进入濠城,投奔了义军。
杯珓在清代依然流行。清代小说《荡寇志》中,陈希真在雷神庙中看到香炉旁的一副杯珓,要卜测自己的未来,他的祈祷非常特别,超过了杯珓正常的三种状态,希望能看到一对立珓:
希真动个念头,便向神前跪倒,叩头无数道:“弟子陈希真与刘广,终能报效国家,不辱令名,当赐弟子一副立珓,圣、阴、阳三者,俱不算。”祷罢,捧过杯珓望空掷去,月光下,只见那副杯珓壁直的立在阶下,希真吃那一惊。
过于相信杯珓的指示作用,不免会犯错误。《子不语》中有一则《关神断狱》:乡村住着一位王某,平日里性情十分凶恶,虐待妻子。王妻饿急了,偷吃了李姓邻居的一只鸡。李姓家人找到王某理论,王某正好喝了酒,二话不说,把妻子直接拖到李家,要杀妻谢罪。
王妻吓破了胆,情急之下,谎称偷鸡的是村里的私塾先生马孝廉。马孝廉被找来对质,却拿不出一个证据,证胆自己的清白,无奈之下,马孝廉把希望寄托到杯珓上,说:“村里有一处关神庙,不如大家一起到庙中去,投掷杯珓卜问,如果得到阴卦,便是女人偷了鸡,如果得到阳卦,便是男贼。”
众人同意,都到关神庙中占卜。结果三次投掷的杯珓,得到的全是阳卦。王妻因此拣回一条性命,马孝廉成了偷鸡贼,坏了为人师表的名声,不能继续教书,心中十分愤怒。
几年之后,有人设坛扶乩,降坛诗显示,请来的是关神。马孝廉正好守在一边,想起几年前自己在关神庙里蒙受的冤屈,立刻大骂关神不灵。关神便在灰盘里写字劝道:“马孝廉,汝将来有临民之职,亦知事有缓急重轻耶?汝窃鸡,不过失馆;某妻窃鸡,立死刀下矣。我宁受不灵之名,以救生人之命。”
看来,关神更看重的是救人性命,不是显示公平。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
揭秘朱元璋大儿子朱标死因的几种说法:监察御史詹徽的过错?
喜称旨,优奖擢,恩威不测。封太侈,治太急,重法烦刑。选高僧,易太子,衅隙先生最可怜,慈 ... -
说说朱元璋严密到非理性的特务网
朱元璋君臣合作七年,有不算短的一段蜜月期,但蜜月结束之后,渐渐心理都起了变化。那是怎样 ... -
朱元璋为何要编故事把明朝开国功臣胡惟庸诛灭九族?
公元1380年即洪武十三年,朱元璋杀胡党、废掉有着1600年之久的丞相制度,是中国历史的一次 ... -
朱元璋下葬时13个城门同时出殡到底葬于何处?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最大的帝王陵墓是明孝陵,明孝陵是明朝开国帝王朱元璋和皇后马氏的合葬陵 ... -
揭秘朱元璋一家为啥与文官合不来?
历数明代几位帝王,虽在政治谋略、才干上良莠不齐,但有一点,却一脉相承他们大都与文官集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