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丝绸之路人物:丝绸之路上有哪10位大神级人物?

日期:2017-08-06   来源:网络

班超是东汉出使鄯善的第一个使节,鄯善王亲自出城迎候,把班超奉为上宾。过了几天,匈奴也派使者来与鄯善王联络感情。匈奴人说了东汉政府许多坏话,鄯善王顿时黯然神伤,心绪不安。第二天,鄯善王拒不接见班超,态度十分冷淡,甚至派兵监视班超。班超立刻召集大家商量对策。他说:“只有除掉匈奴使者,才能消除鄯善王的疑虑,使两国和好。”于是,班超果断决定:“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天深夜,班超带领士兵潜到匈奴营地。他们兵分两路,一路拿着战鼓躲在营地后面,一路手执弓箭刀枪埋伏在营地两旁。他们一面放火烧帐篷,一面击鼓呐喊。匈奴人大乱,全被大火烧死。鄯善王获知真相后,便与班超言归于好。

班超以其卓越的政治、军事才干,一路下鄯善、抚于阗、克疏勒,南征北战,使塔里木盆地南缘各地重归东汉王朝所属。班超经营西域三十年,捍卫了“丝绸之路”,巩固了西部边疆,进一步促进了中国与西亚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班超在出使西域期间,还派部下甘英出使大秦,虽然没有成功,但为以后打通欧亚交通做出了重大贡献。公元97年,班超派遣甘英出使大秦国(东罗马帝国)。甘英率领使团一行从龟兹(今新疆库车)出发,西行至疏勒(今新疆喀什),越葱岭(今帕米尔高原),经大宛(今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盆地)、大月氏至安息(即波斯帕提亚王国,今伊朗境内)都城和椟城,后历阿蛮、斯宾、于罗,而抵条支(今伊拉克境内)。甘英到达了安息西界的西海(今波斯湾)沿岸,欲渡。当地船工对他说:“海水广大,往来者逢善风三月乃得度,若遇迟风,亦有一二岁者,故入海皆赉三岁粮。海中善使人思土恋慕,数有死亡者。”甘英听罢放弃渡海再西行。甘英返回时,转北而东,行60余日抵安息,然后取道木鹿和吐火罗东还。这次出使虽未到达大秦,但增进了中国人当时对中亚各国的了解。

这是古代中国人最远的一次西行探险。然而甘英一行到达波斯湾而未能继续西行。如果甘英发现了西方,中国的近代史甚至会改写,甘英也因此而成为一个有争议的人物。甘英为什么万里迢迢西使罗马,成功的脚步却被波斯湾的海浪阻止了?

班超

康有为就认为甘英胆小怕死,缺乏探险家的气质。在康有为的笔下,中国近代文明的不发达都与甘英的怯弱有关。现代史学家范文澜也有康有为这样的观点。

大多数的人还是强调安息人欺骗了甘英,正是安息人吓唬人生地疏的甘英一行,才促使甘英转而东归,使自己的事业半途而废。他们认为,康有为对甘英的指责未免太过分了,因为甘英是班超率领的有“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舍身精神的36位壮士之一,而且从中国龟兹直到波斯湾边的西行路线也是甘英探险开辟的,一味强调甘英的责任不公平的。

安息商人为什么要阻拦甘英去罗马帝国?这与古代丝绸之路密不可分。中国和罗马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和终点。处在中、罗之间的安息商人垄断了中罗之间的贸易,靠转手丝绸买卖获取暴利。西汉帝国和罗马帝国都想摆脱安息商人的垄断,直接丝绸和珍宝的交换贸易,甘英出使西行也有这方面的考虑,这伤害了安息商人的利益。

即便美国一些汉学家们连连抱怨甘英是胆小鬼,但甘英与张骞、班固一样,对“丝绸之路”的开通,还是做出了非凡的努力。

回望凿空西域的历程,至今尤感惊心动魄。汉武帝、张骞、卫青、霍去病、班超、甘英……帝国的先驱们敢于冒险、敢为人先、勇于开拓,才有了千古传颂的丝绸之路,成为文化和宗教交流的通道。这不禁让我想到了鸠摩罗什,想到了玄奘,想起了来自异域的李白和马可波罗。

从鸠摩罗什到玄奘:公元7世纪的文化之旅

鸠摩罗什,了解中国历史的人对这个名字大概不会太陌生,在武威有鸠摩罗什寺庙。他原是印度人,家世相当显赫,据说世为国相。其父鸠摩罗炎本可继承相位,后却突然离家出走,来到了龟兹。龟兹王久闻其名,奉之为国师,并将妹妹耆婆许配给他,生子鸠摩罗什。

有了西汉丝绸之路的凿空,为鸠摩罗什父子沿丝绸之路东行提供了便利。公元383年,前秦世祖宣昭皇帝苻坚又派大将吕光西征,特意嘱咐“贤哲者,国之大宝”,指明此行的一个主要目的是得到鸠摩罗什。384年,吕光攻陷龟兹,俘获鸠摩罗什。这一年鸠摩罗什41岁。

正当吕光准备带着鸠摩罗什东归的时候,前秦的形势已经大变。苻坚先是在淝水之战(383)中大败,之后在385年被姚苌勒死在五将山。早有异志的吕光趁机自立,在姑藏(现甘肃武威)自称凉州刺史,年号太安,史称后凉。鸠摩罗什就这样留在了后凉,他每日诵经,积极学习汉语,为以后成为译经大家打下基础。

鸠摩罗什

同时,杀死苻坚的姚苌也建立了一个国家——后秦。姚苌和其子姚兴都是惜才之人,两人都曾邀请鸠摩罗什前往后秦,但每次都因为后凉不放而未能成行。直到401年,姚兴用武力使后凉归降,鸠摩罗什才得以前往后秦——这时他已经58岁了。

姚兴崇佛信佛,对鸠摩罗什待以国师之礼,把鸠摩罗什安排在长安西明阁和逍遥园,让他可以安心带领众多弟子译经,还专门给他设置了译场——这是第一个由国家出面组织的译场。参加译经工作的沙门约800人,全部由国家供养。自此,中原在鸠摩罗什的眼里,不再是驼铃声中商旅送来的丝绸,而是一番浩大的译经事业。

姚兴担心鸠摩罗什死后后继无人,就跟鸠摩罗什商量能否留下“法种”。一次,鸠摩罗什在草堂寺讲经,姚兴带领群臣旁听,忽然鸠摩罗什走下法座,对姚兴说,有两个小儿登我的肩膀,欲去除这个魔障,需要妇女来解除。姚兴心领神会,就给他送去宫女,竟“一交而生二子”。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上一篇:腐败官僚等特权阶层是怎样搞垮汉朝的?
下一篇:传奇女子三毛罕见组照

Copyright © 2017-2025 m.GuG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古宫历史网-手机版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