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历史
阿司匹林的发现历史介绍
1979年,美国FDA准许其作为预防脑血栓再发药物而使用。1985年适应症扩大到预防心肌梗塞再发。其后,随着临床数据的积累,1994年APT国际研究小组发表了一项综合统计数据,确立了应用阿司匹林等药物的抗血栓疗法作为预防和治疗动脉血栓再发的首选药地位。 自从1899年正式进入消费和医用领域之后,阿司匹林在不断的发展与进步。1980年,FDA批准阿司匹林用于TIA或脑卒中的二级预防。并且经过十多年的应用,在1996年,FDA又成功推荐阿司匹林作为预防心脏事件发生的常规用药。阿司匹林在中国的生产始于1958
R100mg在中国上市,并获得了良好的反响。中国专家在2006年年。2003年,拜阿司匹林达成规范使用阿司匹林的共识,以便控制阿司匹林的使用规范,避免不必要的用药危险。2009
R100mg肠溶片用于心肌梗塞一级预防。 年,SFDA批准拜阿司匹林○
4阿司匹林的发展改造
由于阿司匹林对胃肠道的刺激作用较强,人们致力于对阿司匹林的改造研究。国外现已研制出乙酰水杨酸钙脲,并应用于临床。它既保留了乙酰水杨酸的抗炎作用,又具有对胃肠道刺激轻的优点。谢湘林和周鸣旧的研究表明:乙酰水杨酸钙脲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且刺激大鼠胃溃疡的形成显著低于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可以解热、镇痛、抗炎。锌离子则有解热、抗炎、保护胃粘膜的作用。乙酰水杨酸锌为乙酰水杨酸的锌盐,兼具两者的作用特点。从而使解热、镇痛作用增强。并降低了胃粘膜的损伤。薛淑英等刚给家兔耳静脉注射伤寒副伤寒甲乙菌苗1.0mL/kg致热,1h后分别给乙酰水杨酸锌和乙酰水杨酸各150mg/kg,2h及3h后乙酰水杨酸锌组的体温增高值低于乙酰水杨酸组(p<0.05)。
5 研发工艺
常用生产工艺
经过几十年的生产实践,阿司匹林的生产形成了一套十分成熟的工艺:以苯酚为原料,经过和二氧化碳的羧化反应,生成水杨酸,经升华后得到升华水杨酸,再采用醋酐-醋酸法,将水杨酸和醋酐进行酰化反应,最终得到乙酰水杨酸也即阿司匹林。多年来,这套生产工艺基本没有什么变化。由于此生产工艺不复杂,收率、成本等也较为理想,几十年来,国内外生产企业基本按照这条工艺路线进行生产。故该工艺较为成熟。
阿司匹林主要通过两步反应生产:① 苯酚羧化生成水杨酸;② 水杨酸乙酰化生成阿司匹林。
(1)水杨酸的合成:在苛性钠溶液中,酚形成钠盐,成为酚的负离子,再发生羧基化反应(130℃;6kg/cm)。
(2)水杨酸生产工艺流程
(3) 水杨酸乙酰化:水杨酸乙酰化比较方便的方法是用水杨酸与乙酐反应,反应式如下:
(4) 水杨酸乙酰化工艺流程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
苏里南的历史
苏里南是南美洲北部的一个小国家。苏里南无论以面积还是人口排名,都是南美洲最小的一个国家 ... -
格陵兰岛的历史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地处北极圈的格陵兰岛冰川加速融化。美国国家冰雪数据中心数据显示, ... -
英国海盗威廉·基德
威廉基德是一位极富争议的船长。威廉基德是一位家境富裕的苏格兰移民,曾经是战争英雄,後成 ... -
英国城市曼彻斯特的历史发展
曼彻斯特(英文:Manchester),国际化大都市。英国英格兰西北区域大曼彻斯特郡的都市自治市、 ... -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的历史研究
汤因比(1881975)是英国历史学家,早年曾在牛津大学接受古典教育,并成为希腊罗马史和近东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