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历史
第二次大规模流行鼠疫的危害
第二次大规模流行鼠疫开始于公元14世纪20年代,一般认为这次鼠疫病源地在中亚细亚的戈壁,10年之内就蔓延到中国的中原地区并在以后的几百年间频繁爆发。下面是古宫历史网小编为你整理的第二次大规模流行鼠疫的危害,希望对你有用!
第二次大规模流行鼠疫疾病介绍1348年,处于传染高峰的世界大城市之一的开罗,每天的死亡人数超过7000人。到1349年,整个中东地区有1/3人口死于鼠疫,其中城市人口有 1/2人死亡。1346年,鼠疫传播到克里米亚半岛。1348年1月,鼠疫侵袭威尼斯和热那亚两个港口城市,以后蔓延至整个意大利。佛罗伦萨受灾最重,城里的95000人死掉了55000人。至1348年底,英格兰南部也受到侵害。一年以后,从爱尔兰、挪威到维也纳的广大地区都变成了鼠疫流行区。有人估计,1347~1350年间,仅在欧洲,就有2000万人死于鼠疫。但疫区还在不断扩大,又延及到德国北部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之后于1532年传到俄罗斯西部。从1350~1400年间的欧洲人寿命从30岁缩短到仅仅20岁。直到16世纪末,欧洲每10年就发生一次鼠疫流行高峰。整个16、17世纪,鼠疫仍是威胁欧洲人生命的头号元凶,至少有2500万人死亡。当然,在这段时间内的军事行动的诸多事件,十字军东征,奥斯曼帝国的军事行动,以及莫卧儿人的征服等等都推助了鼠疫的传播。1664年到1665年,伦敦再次发生鼠疫大流行,鼠疫就是在这次流行中被命名为"黑死病"(Black death)的。这次伦敦鼠疫,直到全市发生了特大火灾后才得以平息。而这次世界性的第二次大流行,到1800年左右才停止。
第二次大规模流行鼠疫产生的危害公元14世纪,鼠疫第二次大流行,历时70多年,波及欧、亚、北非等各大洲,当时以英国、意大利发病最重,死亡人数几乎占总人口的1/2,欧洲则共计近1/4的人口丧生。
第二次世界性鼠疫大流行,史称"黑死病",1348~1351年在欧洲迅速蔓延,患者3~5天内即死,3年内丧生人数达6200万(有的说是3000万),欧洲人口减少近1/4,其中威尼斯减70%,英国减58%,法国减3/4。1348年疫情高峰时,佛罗伦萨、威尼斯、伦敦等城市的死亡人数均在10万以上。此次"黑死病"延续到17世纪才消弭。流行范围较广的是第三次世界性鼠疫大流行。1894年,香港地区爆发鼠疫,20世纪30年代达到最高峰,波及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和澳洲的60多个国家,死亡逾千万人。其中,印度最严重,20年内死亡102万多人。此次疫情多分布在沿海城市及其附近人口稠密的居民区,流行传播速度之快,波及地区之广,远远超过前两次大流行。当今,鼠疫在北美、欧洲等地几乎已经绝迹,但在亚洲、非洲的一些地区还时有出现。
第二次大规模流行鼠疫后果和影响病因不明产生恐慌。病因一时不明,更加重了疫情的神秘、恐怖色彩,许多无辜者被指控传播鼠疫而被恐慌的民众处死;猫也被当作瘟疫之源而被赶尽杀绝,老鼠泛滥,结果鼠疫更加肆虐,社会濒临崩溃。
人口骤减危及生存。
严重减员影响战斗力。
疫情促进了公共卫生事业和医学的发展。
相关文章
-
第二次俄土战争的结果
第二次俄土战争是指1686~1700年的俄土战争,是俄国反对奥斯曼帝国(1299~1922)侵略的斗争的 ... -
第二次大规模流行鼠疫的危害
第二次大规模流行鼠疫开始于公元14世纪20年代,一般认为这次鼠疫病源地在中亚细亚的戈壁,10 ... -
法国雅各宾派专政
在220多年前的今天1793年6月2日,对于法国人民来说有一件非常重要的历史事件。巴黎人民举行 ... -
雾月政变的名称由来
拿破仑以解除雅各宾派过激主义威胁法兰西第一共和国为借口,发动兵变,控制了督政府,接管了 ... -
雾月政变的发动者
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爆发,1792年推翻了君主统治,建立起资产阶级的政权。但是资产阶级并没 ...
相关推荐
-
古坟时代的历史文物
日本古代继弥生时代之后的时代,因当时统治阶级大量营建古坟而得名。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收集 ... -
第二次王子之乱简介
编者按:第二次王子之乱是1400年朝鲜王朝发生的宫廷政变。在第一次王子之乱后的李芳远虽然掌 ... -
美国第二次独立战争的起因
美国第二次独立战争也称为1812年战争(Warof1812),是英国和美国之间的一场不分胜负的战争。 ... -
第二次俄土战争的结果
第二次俄土战争是指1686~1700年的俄土战争,是俄国反对奥斯曼帝国(1299~1922)侵略的斗争的 ... -
第二次大规模流行鼠疫的危害
第二次大规模流行鼠疫开始于公元14世纪20年代,一般认为这次鼠疫病源地在中亚细亚的戈壁,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