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历史
波兰波兹南事件
波兹南事件是波兰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第一次针对波兰统一工人党政府的大规模罢工事件,因发生在波兰中西部城市波兹南而得名。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波兰波兹南事件。
波兰波兹南事件背景
波兹南事件是1948-1953年间波兰人民共和国模仿苏联模式所造成的恶果。这种模式就是在庞大的官僚机构的指导下,实行一元化领导,同时产生了个人崇拜和种种残暴现象。在经济领域则依靠强迫集体化,加速重工业化,扩大积累比重等手段,来追求物质指标。指标的实现给官僚带来了利益,但往往是以损害人民利益为代价的。
在经济指导思想上,波兰政府片面的强调重工业,忽视轻工业和农业,结果出现了周期性的比例失调,生产下降、倒退。在国民收入的使用和分配上,实行高积累、低消费的方针,人民生活得不到改善,市场商品紧缺。因此人民很有理由认为,党只对完成指标感兴趣,而不关心他们的生活。
在政治方面,波兰政府对斯大林时期犯下的错误讳莫如深。波兰党内的斯大林主义者意识到改革正在损害他们的自身利益,社会生活的民主化削弱了他们的特权和地位。追究历史现任则会使他们的不光彩的一页公诸于世。这是他们绝对不能容忍的。斯大林体制所造成的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生活水平得不到提高,缺乏民主,这些事实在人民群众的心中积聚了深刻的不满。
1953年,斯大林去世后,波兰社会也开始解冻。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现象得到了初步纠正,在政治方面也出现了松动。但是,改革由于受到保守的官僚集团的阻碍而进展缓慢,甚至有停顿的危险,因此使人民丧失了对党和政府的信任。1956年苏共召开“二十大”,赫鲁晓夫所作的《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报告传出,在波兰引起极大反响。使得长期积聚的不满以突如其来的形式爆发了。
波兰波兹南事件过程
波兹南事件的直接原因是领导机关对工人减税和增加工资的要求采取了严重的官僚主义态度。在1955年下半年,由于波兰政府改变工资制度,约有75%的工人工资下降,同时向先进工作者征收过高的奖金所得税,后来虽然得到纠正,但迟迟不予退款。多劳不能多得,多劳反而少得,这种不可思议的现象,令人啼笑皆非,牢骚满腹,怨声载道。
1956年6月8日,波兹南采盖尔斯基机车车辆制造厂工人首先提出增加工资和减税的要求,车辆厂职工召开全体大会,他们派代表前往华沙,向机械工业部陈述意见。两个星期过去了,工人们没等到回音。工人们同厂方谈判也毫无结果。厂方以没有授权为由,拖延时间。忍无可忍的工人开始拿起了罢工的武器。铁路修车厂的职工和市交通公司的职工表示声援,也加入了罢工的行列。
这次罢工恰恰发生在第25届波兹南国际博览会的前几天,这对博览会是一种威胁。为此,工会中央理事会主席克沃谢维奇赶往波兹南,他本来应该多做工作,缓和矛盾,平息事态。但他根本不重视罢工者的要求,使得工人的情绪进一步恶化。 1956年6月25日,机车车辆厂派出工人和厂方代表一同前往华沙同机械工业部部长费德尔斯基和工会主席克沃谢维奇谈判。在谈判桌上,部长接受了工人的要求,并允诺在波兹南继续谈判。但费德尔斯基到达波兹南后,立即食言,他以下命令的口吻对工人们说:“情况哪有那么坏,大家赶快上班工作去!”当局的想法是拖过博览会再去解决问题。 6月27日,铁路修车厂工人再次罢工。各工厂的代表决定第二天组织大罢工和上街游行示威。
6月28日,早晨6点半,采盖尔斯基机车车辆厂的80名职工开始上街游行,从捷尔任斯基大街向波兹南市中心行进。沿途有更多的群众和铁路修车厂的工人加入游行队伍。游行队伍走向密茨凯维奇广场(斯大林广场),走近省党委和市政府大楼,近10万人。他们派出的代表,见到了市人民代表会议主席弗龙茨科维亚克,却见不到省委第一书记斯塔夏克。斯塔夏克保持着高不可攀的姿态,这只能更加激怒示威的群众。由于没有上级的指示,地方当局慌张失措。工人们普遍要求西伦凯维兹总理前来波兹南。 僵持使温度升高,流言四起。在人群中传说工人代表已被逮捕。于是一部分示威者高喊着“到监狱去!”“释放囚犯!”“我们要面包和自由!”等口号,涌向姆温斯卡街监狱。11时将其占领,游行者解除了狱警的武装,夺得了武器,并释放了257名囚犯。11时30分,人群涌向省公安局。当局动用高压水龙试图驱散示威群众,示威群众用石块袭击省公安局。尔后是枪声响起,人群开始后退,有人负伤,有人死去,有人构筑街垒。这时从姆温斯卡赶来了手持武器的示威者,他们开枪还击。愤怒的人群开始冲击省公安局。双方对峙,互相射击。12时左右,装甲军校的运兵车和几辆坦克开进现场。由于士兵们执行禁止使用武器的命令,他们很快就被解除武装。士兵们和群众相安无事。
相关文章
-
波兰:四次被瓜分,屡次亡国,悲剧连连的波兰是如何重获新生的?
作为西欧文明和东欧文明的交汇之地,中东欧一直是两大文明发生碰撞的地带,而波兰就恰好处在 ... -
立陶宛的历史简介
立陶宛是一个历史古国,与俄罗斯一直在北欧及东欧争雄,曾遭沙俄与苏联的并吞,1990年立陶宛 ... -
波兰历史地图
波兰共和国(波兰语:RzeczpospolitaPolska,英语:TheRepublicOfPoland,中文简称:波兰),古称 ... -
普鲁士历史地图
普鲁士(德语:Preuen;古普鲁士语:Prūsa;英语:Prussia)是欧洲历史地名,位于德意志北部,通常 ... -
立窝尼亚战争的结果
立窝尼亚战争(LivonianWar),俄国沙皇伊凡四世(雷帝)为争夺波罗的海出海口和波罗的海东岸土 ...
相关推荐
-
波兰:四次被瓜分,屡次亡国,悲剧连连的波兰是如何重获新生的?
作为西欧文明和东欧文明的交汇之地,中东欧一直是两大文明发生碰撞的地带,而波兰就恰好处在 ... -
韩国历史上三大悬案介绍
众所周知,韩国历史上有三大未解悬案,目前全部被搬上大荧幕多次,现实中的各种疑惑足以媲美 ... -
光州事件的影响
1980年代以前的韩国一直处于独裁统治,79年上台全斗焕政府坚持独裁政策,禁止一切民主化运动 ... -
济州岛大屠杀的调查结果
《济州43事件真相调查报告书》的正式出炉以及韩国政府对报告的认可让沉寂了半个多世纪之久的 ... -
济州岛大屠杀的起因
济州岛大屠杀事件的惨烈程度早已有目共睹,而警察等对毫无防抗之力的济州岛村民的屠杀也是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