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
宋玉赋“巫山”地望调查
仙女山位于汉川市区西南,今辟为公园(图三)。山不高,海拔99.1米,然明曾朝节《题仙女山》称其:“何处窥圆象,当空一柱孤。”明林若企《记略》曰:邑之阳台山“突焉耸翠”“环视如削”。清徐志《游采芝山赋》称其:“挺孤标以特出,峙胜概而长留。”为何一座小山被描写得如此高峻?清知县卓振清《禁采芝山凿石碑》说:“邑以汉川名,明乎其地处洼下,滨汉之皋,环湖之内,古所谓泽国也。泽国而得以长存,厥赖有境内一二高山维系奠安之。若采芝山者,兀峙西郊,城垣坛宇,实依其麓,尤为地脉所钟焉。”以此知,其处地势低洼,远近无高山可比,且山势峭拔。因此相对而言,自然会产生宋赋“赫其无畴”的视觉印象。据古志载,神女寺本在山顶,而今在环山路旁,可见城市建筑给仙女山留下的空间仅仅是接近山顶的部位。山顶地势平坦,与文献所记“山形如台”吻合。公园有神女雕像,做吹笛状,当以另一传说仙女杜媪教汉川乡民乐舞为原型,而非宋赋神女,具体比较请看图表一。
比较可见:大洪山与宋赋,仅在“山之方位”“山体状貌”两项上相符或相近。巫山阳台与宋赋,也仅在“承载文化”“岩石描写”两项上相符合;而“山体状貌”一项,只有变换理解角度,才能与宋赋接近;至于“山下水情”一项,仅在水势方面与宋赋接近,可勉强看作部分接近。而仙女山与宋赋,有“山之方位”“承载文化”“山下水情”“山区田猎”四项完全符合;有“山上岩石”“山顶地势”两项非常接近;而“山体状貌”一项,在特定视觉效果条件下,可认为与宋赋接近;“山顶植物”一项,在逻辑推理中可达到宋赋描写之要件。据此有理由认为,汉川仙女山与宋赋巫山相契合。而巫山阳台与宋赋的契合率,只近于百分之五十。至于大洪山既没有宋赋神女的文化承载,也缺乏与宋赋相符合的事项支撑,可排除于下文的讨论之外。
古代巫山与汉川对宋赋神女接受概况比较分析
自郦道元将重庆巫山与宋赋神女联系起来,六朝至唐人们深信不疑。然而情况在北宋发生了突变,太平兴国年间《太平广记》引五代杜光庭《集仙录》将宋赋神女转换为助禹治水的云华夫人,这一转换,得到了朝廷的认同,据载,英宗诏修庙宇,神宗敕号游真,徽宗改神女庙称凝真观,于是宋赋神女便在朝廷旨意下被扬弃。南宋绍兴间马永卿《神女庙记》力辩,传世的《高唐》《神女》非宋玉所作,楚襄王与宋玉未到过巫峡,从而否定了宋赋神女的可信性,强化了神女庙主神乃云华夫人的说法,并立碑庙前,昭告天下。绍兴二十年宋高宗更敕封云华夫人为妙用真人,至此以云华夫人取代宋赋神女的朝廷意识,得到了彻底落实。元明两代,延续着宋代的既成事实。然而,尽管宋赋神女在文化接受中受到鄙视而惨遭扬弃,但宋赋却以其文学魅力,始终流传于世。明末学界对宋赋神女重新审视。李一鳌《神女庙记》申辩说“祠以祀其佑此雄关险峡、俾舫舻安澜者,不必辨为神女为夫人也”,将宋赋神女与云华夫人同等对待,对宋赋神女予以巧妙地接受。清代虽持云华夫人说者仍不乏其人,但余廷勋《神女记》直言“是神女系瑶姬,并非云华夫人”,于是宋赋神女经历了宋元明三代的扬弃后,又恢复了神女庙主神的身份。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
巫山的地理位置
“巫山”之名源自上古时代今山西晋南一带的宗教神话“巫咸山”,而不是“巫山县之山状若巫字 ... -
“巫山云雨”一场春梦竟让他流芳百世
本来他是可以凭借辉煌的战功万古流芳的,最后却因为对权势的贪婪沦为了备受批判的白脸奸臣。 ... -
将房事称作“云雨”,古人的表达真隐晦
久而久之,“云雨”渐渐地被人们所接受。人们认为用“云雨”一词形容男欢女爱既生动形象,又 ... -
宋玉赋“巫山”地望调查
图一图二图三比较对象比较事项宋玉所赋随州市大洪山巫山县阳台汉川市仙女山山之方位描写游于 ... -
雁回时周姨娘是好是坏
“雁回时周姨娘是好是坏”是近期追剧党非常关注的话题,因为该剧最近在各个短视频APP上爆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