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
宋玉赋“巫山”地望调查
日期:2017-04-09
来源:网络
汉川仙女山称巫山,始见于汉司马相如《子虚赋》,赋曰云梦其南“缘以大江,限以巫山”;而被认为是宋赋巫山,缘起于中唐此地县令裴敬。在巫山文化扬弃宋赋神女之际,宋赋神女却在汉川文化中得以强化,如明代《明一统志》《万历汉阳府志》更以北宋范致虚《题阳台山》诗与宋赋为证,力证“阳台之在汉川何疑焉”。明代文人墨客也借汉川阳台山吟咏宋赋神女及其传说。然而明末清初,汉川文化承载的宋赋巫山与神女,遭受了巫山文化的猛烈冲击,并在挤压中发生扭曲。清早期,阳台山曾三次更名:顺治中,更名为飞来峰;康熙中,更名为采芝山;乾隆中,更名为羊蹄山。据载,其原因始于对承载文化的不自信。然而,宋赋神女在汉川文化中并没有因此绝迹。邹枚《广福寺新建准提阁记》载,“汉川之阳台神女”被信众奉为菩萨供在寺中,这即证明了宋赋神女在汉川边缘文化中继续传播的事实,具体比较请看图表二。
通过比较,可以看到,巫山文化有“承载之态势”“恢复后宋赋神女之情况”两项优胜,汉川文化有“承载之线索”“传承之连续”两项优胜;而在此外六项中,除巫山文化在“文化承载之首倡者”一项上略胜一筹外,其他五项中,理性的天平都偏重于汉川文化。况且在巫山文化扬弃宋赋神女时,宋人马永卿“更以信史质之”,提出楚襄王不可能去巫峡巫山的论断,理据坚实,极有说服力。再结合前表的比较结果,我们最终的结论是,宋赋巫山当为古称巫山或阳台山的今湖北省汉川市仙女山。
比较对象与分析
比较事项 重庆巫山县阳台 湖北汉川市仙女山 比较分析
文化承载之线索 首见《战国策》;能确定地望者为《汉书》。 除文本及汉《子虚赋》外,首见于《隋书》。 汉川合于宋赋云梦之浦的描述,重庆不合。
文化承载之首倡者 北魏郦道元将巫峡巫山与宋赋神女联系起来,但未言阳台地望。 唐裴敬力主汉川阳台山为宋玉作赋处,作记立碑“以正其由”。 郦说早于裴说,然先秦巫山有六,汉志唯存重庆,郦说可商榷。
文化承载之标志 飞凤峰神女庙,始建于唐仪凤三年。 阳台山神女庙,据《寰宇记》建于楚怀王时。 汉川神女庙始建年代实为推测,有待详考。
文化承载之连续 自宋至明宋赋神女被扬弃,清初重新接受。 清被边缘化,然宋赋神女仍在民间传播。 巫山有间断,汉川边缘化后仍延续传播。
文化扬弃之原因 民间评议,得到朝廷特别是君王的认同。 民间评议得到地志采信,未得到朝廷认同。 巫山朝野认识一致;汉川朝野尚存争议。
文化扬弃之理据 理学依据,有伤风化;文本考证,以为伪托;历史佐证,未到巫峡。 理学依据,有伤风化;文本考证,附会不经;山名考证,音近而讹。 二者理学依据偏颇;文本山名考证失实。巫山历史佐证可信。
取代宋赋神女者 云华夫人出于《集仙录》,成书于五代。 杜媪传说,据“采芝”事为清初民间传说。 替代者传说晚出,皆不能取代宋赋神女。
取代后宋赋神女之情况 原庙名被更改;庙主被易名;宋赋神女被扬弃,无庙祠奉祀。 移至广福寺(阳台寺丛林)奉祀,将宋赋神女称为阳台神女。 对宋赋神女,巫山文化彻底否定,汉川仍为非主流文化奉祀。
恢复后宋赋神女之情况 宋赋神女与云华夫人并祠。 至今尚未恢复庙主地位,仍被边缘化。 巫山宋赋神女高于云华;汉川仍被边缘化。
恢复后文化承载之态势 为多数学者认同;多有吟咏;为地志记载。 为有些学者认同;亦有吟咏;为地志记载。 巫峡说得到普遍认同;汉川说认同盖寡。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
巫山的地理位置
“巫山”之名源自上古时代今山西晋南一带的宗教神话“巫咸山”,而不是“巫山县之山状若巫字 ... -
“巫山云雨”一场春梦竟让他流芳百世
本来他是可以凭借辉煌的战功万古流芳的,最后却因为对权势的贪婪沦为了备受批判的白脸奸臣。 ... -
将房事称作“云雨”,古人的表达真隐晦
久而久之,“云雨”渐渐地被人们所接受。人们认为用“云雨”一词形容男欢女爱既生动形象,又 ... -
宋玉赋“巫山”地望调查
图一图二图三比较对象比较事项宋玉所赋随州市大洪山巫山县阳台汉川市仙女山山之方位描写游于 ... -
雁回时周姨娘是好是坏
“雁回时周姨娘是好是坏”是近期追剧党非常关注的话题,因为该剧最近在各个短视频APP上爆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