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
清代桐城古文派鼻祖方苞:四岁能对诗
日期:2017-04-11
来源:网络
方苞提倡“义法”,为桐城派散文理论奠定了基础。后来桐城派文章的理论,即以方苞所提倡的“义法”为纲领,继续发展完善,于是形成主盟清代文坛的桐城派,影响深远,至今仍为全国学术界重视,方苞也因此被称为桐城派的鼻祖。
链接:方苞(1668年5月—1749年9月),字灵皋,亦字凤九,晚年号望溪,亦号南山牧叟。汉族,安徽省安庆府桐城县(辖域含今安徽省桐城市、枞阳县及杨桥、罗岭地区)人,祖居在今安徽省桐城市区凤仪里附近,生于江宁府(今江苏南京六合留稼村)。桐枞“桂林方氏”(亦称“县里方”或“大方”)十六世祖,与明末大思想家方以智同属“桂林方氏”大家族。是清代散文家,桐城派散文创始人,与姚鼐、刘大魁合称桐城三祖。早在青年时代,方苞就有“以八家之文,载程、朱之道”的志向。32岁举江南乡试第一,39岁中进士,适逢母病未能参加殿试。44岁因受乡先辈戴名世《南山集》文字狱案牵连而入狱,经大学士李光地等人营救,得以赦免出狱。
相关文章
-
中国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是世界上最早的字典之一。创稿于汉和帝永元十二年 ... -
讽刺与幽默
讽刺与幽默像一对孪生兄弟,相伴相生。讽刺之中含着幽默,幽默之中又带着讽刺。把讽刺和幽默 ... -
清朝“包衣奴才”究竟是个什么身份?
清朝为什么没有出现宦官乱权的现象?因为清朝皇帝偏好任用包衣奴才管理内务。清代宫廷制度的 ... -
我国清代的“十从十不从”是指什么?
明清鼎革以后,满汉民族之间在文化上经历了一个从剧烈冲突到长期磨合,进而逐渐融合的过程。 ... -
清代桐城古文派鼻祖方苞:四岁能对诗
方苞画像。天下文章其在桐城呼!这是清朝乾隆年间世人对桐城文章的赞誉。桐城派,又称桐城文 ...
相关推荐
-
中国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是世界上最早的字典之一。创稿于汉和帝永元十二年 ... -
讽刺与幽默
讽刺与幽默像一对孪生兄弟,相伴相生。讽刺之中含着幽默,幽默之中又带着讽刺。把讽刺和幽默 ... -
清朝“包衣奴才”究竟是个什么身份?
清朝为什么没有出现宦官乱权的现象?因为清朝皇帝偏好任用包衣奴才管理内务。清代宫廷制度的 ... -
我国清代的“十从十不从”是指什么?
明清鼎革以后,满汉民族之间在文化上经历了一个从剧烈冲突到长期磨合,进而逐渐融合的过程。 ... -
清代桐城古文派鼻祖方苞:四岁能对诗
方苞画像。天下文章其在桐城呼!这是清朝乾隆年间世人对桐城文章的赞誉。桐城派,又称桐城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