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

洛川蹩鼓的历史

日期:2022-05-27   来源:网络

安塞腰鼓很多人都知道,不过在陕西还有一种叫洛川蹩鼓的,主要流传于陕西省洛川县黄章、永乡、旧县等乡村,为延安著名的“三鼓”(胸鼓、腰鼓、蹩鼓)之一,2006年申报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那么洛川蹩鼓的历史是什么呢?

洛川蹩鼓的历史渊源

陕西洛川蹩鼓是中国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它扎根于陕北黄土高原。洛川县与黄陵接壤,同属中华民族先祖轩辕黄帝故地,洛川县志记载,洛川在禹贡时属雍之城,商时期属西河国地盘。公元前一千多年属周人活动地区。先民在开发自然,防御猛兽,抗击异族犯扰的斗争中,在新石器时就发明了鼓(土鼓)。

春秋时,鼓已发展为二十余种,如建鼓、高鼓、雷鼓、灵鼓、路鼓、神鼓、土鼓等,鼓以其特殊发音功能及音响效果在社会各方面得应用,除用于王公贵族礼仪,祭祀、娱乐、报时外,还被广泛用于军中鼓舞士气。传说在古代的魏长城烽火台都置有鼓和柴火、遇到敌人袭击或紧急军情则点火击鼓报警,用以调兵遣将。军队出征要击鼓助战,得胜回营要鼓乐相迎,鼓是古代军队中必不可少的器具,而历经千年岁月。在洛川蹩鼓之乡如黄章、旧县镇一代,都有魏长城、及烽火台的遗墟,由此看来蹩鼓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已在军中萌生。(由当代蹩鼓的鼓形建制,极似于秦俑坑发现的鼓的遗骸,俑坑鼓为偏园形体,腔径68风米约二尺,面径高均和当代洛川蹩鼓所用之鼓相似)。

西汉时,“鼓吹”乐兴起,为皇帝所用,称为“皇门鼓吹”,后发展到马上演奏,称为“骑吹”正式作为军乐仪仗。那么蹩鼓起源于军事也受到“骑吹”的影响,传统蹩鼓表演时有如万马奔腾之状,及其跨步表演有如骑马姿势。而洛川地处中国北方,可能是“骑吹”较早产生的地方,有人认为东汉公元(189)年匈奴人南下洛川一代,传来“茄”“角”“髀鼓” 等乐器,(转鼓扁而小的一种鼓)并据《说文》解释为“骑鼓”。推论:洛川蹩鼓受“牌鼓”的影响形成。但这时比西汉时鼓吹兴起的时间晚数百年,当然这一推论不可排除,有待进一步考证。

从乐器发展史来看当代蹩鼓所用的三种打击器必然是逐渐完善的。春秋战国前就有“群音之长”的“鼓”,在西汉时“鼓吹”兴起,并有“短筲跷歌”(据载:汉时钹由天竺传入)蹩鼓在铙传入后才能加入。魏时才产生了锣。那么现蹩鼓中的鼓、锣钹,这三种乐器的完善也须经数百年才能达到今天的样子。

唐时“倡优杂技不息于前,鼓吹繁声亟闻于外”。 “鼓乐鼓舞”在民间已相当普及。

宋代鼓舞更为发展,比较有名的“讶鼓舞”“长鼓舞”等。宋代的“讶鼓”在形制,系法和表演颇似“蹩鼓”:大小相近,均为胸前腰系,以表现军民生活为主。蹩鼓也与民间社火各种形式结合成为综合性广场艺术。并借助民间节令、庆典、社祀礼仪等民俗活动历经明、清一直承传至当代。

20世纪80年代初期,随着《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陕西卷》的深入普查,《洛川蹩鼓》首次在延安民间艺术调演时展演,受到广大群众的赞誉,并称为“延安三鼓”之一,多次在全国和省、市文艺大赛中获奖。还成为编创《延安武鼓》、《黄土雄风》等舞蹈作品的主体。并成为陕西省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节目。每逢春节,洛川县的许多村镇,皆以击鼓欢跳《整鼓》,以庆贺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巨大成就和变化。

从1982年起,洛川县政府责成文化部门采取了重点行政村保护措施,利用普查、培训,进行整理和提高。

1985 年,洛川蹩鼓在云南昆明参加了全国民间广场舞蹈调演,获金奖。

1988年,黄章乡政府率先成立蹩鼓艺术协会,会员600多人。

1991年,洛川蹩鼓参加沈阳全国优秀秧歌大赛,获一等奖。

1992 年,洛川蹩鼓参加了兰州首届丝绸之路艺术节鼓舞大赛,获一等奖。

1994年,在国庆四十五周年庆典中,洛川蹩鼓在其中得到展示。

1999 年,在陕西省“千面锣鼓迎千年”活动及中央电视台《声震大地》文艺晚会的演出活动中,洛川蹩鼓在其中得到展示。

1996年,洛川县被文化部命名为民间艺术之乡(蹩鼓)。

2004 年,洛川县政府召开会议,就民间文化(洛川蹩鼓)保护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2014年12月16日,洛川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启动仪式暨《洛川蹩鼓教程》首发式在凤栖中学举行。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洛川县文化馆获得“洛川蹩鼓”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上一篇:安塞腰鼓的特点
下一篇:洛川蹩鼓的特点

Copyright © 2017-2024 m.GuG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古宫历史网-手机版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