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

土围楼的特点

日期:2022-06-22   来源:网络

土围楼又称客家土楼,是客家民系的传统居所之一。主要分布于粤东、粤北、东江流域和环处珠江口的深圳、香港等地,其内涵丰富,形式多姿多彩,是珍贵的传统建筑文化遗产。那么土围楼有什么特点呢?

土围楼的特点

土围楼多选择山清水秀的地方建造, “罗层崖于户里, 列镜澜于窗前” , 建筑融合于景境之中, 景色收纳于户牖之内。建筑布局呈中轴对称, 由上而下, 层层迭落, 主次分明, 古朴庄重。建筑造型一般坐北朝南, “抗北顶以葺馆” , “瞰南峰以启轩” , 冬暖夏凉, 采光充足。既综合利用自然条件, 又融山光水色于一体, 在承传中华民族源远流长民居建筑优良传统的基础上, 创造出了具有客家民俗风格的独特意境。

土围楼主要有方楼和圆楼两种造型, 形同城堡, 厚实坚固。它就地取材, 以土、石、砖、砂、木材为主要材料, 一般用粘黄土掺上细砂、石灰等, 用糯米饭、红糖增加粘性, 串以竹片、木条做骨, 逐层夯实成墙体, 加上梁、桁、角等相互牵引, 成为一个富有弹性、整体性能良好的建筑体。外围土墙厚达1 米以上, 一、二层都不开窗, 三层以上也只开小窗。通常全楼只设一个大门出入, 门上设水槽, 从二楼可以往下灌水, 以防火攻, 楼顶层四周有的还挑出“楼斗” , 用于眺望或往下射击, 防盗匪、防野兽、防火、防水等功能相当完备。土围楼多数建于明清年间。

早先的土围楼一般为单层, 以后增至三四层, 多的达到了五六层。每层高约3 米, 约有30 间房屋, 每层的房间结构及面积大小大致相同, 而且均朝天井设一门一窗, 利用楼内天井采光通风和调节四季阴阳。楼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都有楼梯通向各层, 每层楼都设有门厅一间, 二层以上内圈设“走马廊”联系各个房间。房、厅的位置不同作用也不同。底层一般作厨房、膳厅、会客室及放置农具的杂间; 二层作粮仓; 三层以上通风采光良好, 多用作卧室; 楼下的大厅是全楼的中心, 是宗族议事、婚丧喜庆、宴请宾客以及接待亲朋好友或举办其他大型活动的公共场所。有些大的土楼还在楼内修建学堂, 让土楼里的孩子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

土围楼的前后一般都留有空地, 用以建造花园、鱼塘、晒谷场及厕所、牛栏、猪舍等。一座土楼集中居住着几十户, 甚至上百户人家, 是一处热闹的住宅区, 也是一个社会的缩影。人们在其中和睦相处, 相亲相爱, 互相帮助, 洋溢着亲密团结的气氛。

讲到客家圆土楼,想必大家印象中只有 福建 的圆土楼,其实 广东 境内也有,其中最为出名的是“花萼楼”,被誉为“ 广东 第一圆土楼”,位于 梅州 大埔 县大东镇,是 广东 土围楼中规模最大、设计最精美、保存最完美的民居古建筑,是世界民居建筑的一大奇观。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上一篇:网络热梗栓Q介绍
下一篇:桂林阳朔地理位置

Copyright © 2017-2024 m.GuG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古宫历史网-手机版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