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
武侯祠发现8通清代碑刻
6月28日成都市武侯祠博物馆在原状陈列提升工程中发现诸葛亮殿北壁木框有磨蚀现象,对其进行更换时周边抹灰层剥落,结果意外发现显现出墙体内被封护碑刻的一角,之后经过专家对其进行墙体扫描和清理,共发现15块碑石,通过研究判断碑石基本属于8通碑刻。
武侯祠发现8通清代碑刻
碑刻是什么?
中国古代碑刻,在地面立石作为永久性纪念物或标记者,多称为碑;其上镌刻文字者,称为碑刻。一般还认为圜首且上小下大的是碣,竖长方形的是碑;但有些横长方形的刻石如开成石经等,或直接刻在山崖上的摩崖刻石等,也常归入碑刻一类。中国最早的碑刻为战国时代的秦石鼓及中山国监囿守丘刻石等。清及前代的石刻皆可列入中国古代碑刻的范围。
碑的形制
由三部分组成:上部为碑首,首中有额,主要用以书写碑名或装饰,又有圭首、圆首、晕首、螭首、方首之别。中部为碑身,主要刻碑文或题名。正面为碑阳,背面称碑阴,左右为碑侧,早期碑身上部与碑首之间还有碑穿。下部为碑座,主要为承重和装饰,其形制依其性质和时代有方座、长方座、龟跌座 (又称赑座 )等。
碑刻的年代最早为1672年(清康熙十一年),距今350年;最晚为1821年(清道光元年),距今201年。全部碑刻前后跨度150年。其中5通碑刻在清道光年间纂修的武侯祠历史专志《昭烈忠武陵庙志》中有所记载,本次发现与其相互印证;另3通碑刻未见记载,是对武侯祠历史的重要补充。碑文内容多样,含时四川主政官员题记、乾隆朝状元书《出师表》、武侯祠祭祀活动记录、文人墨客访谒留书画等。
随碑刻发现至今,在专家顾问的指导下,武侯祠博物馆(全国三国文化研究中心)以资深学者牵头,组织专业团队开展了大量走访、查阅、辑录和补证工作。研究表明,本次新发现对厚实武侯祠历史意蕴,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文明、巴蜀魅力和时代精神有重大价值。第一,本次发现碑刻是国内罕见的历史建筑博物馆文物发现。第二,碑刻背后的故事是文化自信家国情怀的具体见证。第三,碑刻的内涵润城化人,代表着千年传承的精神内核和时代追求。这些碑刻还具有更多的文献价值、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和情感价值,对它们的保护研究将是一个长期深入的过程。
明清时期的石刻文献数量多、分布广,目前国内在这一领域尚无系统的整理工作。武侯祠博物馆将以本次新发现碑刻为契机,全面提升站位,立足文化遗产事业国家战略全局和省市发展大局,力争打造国内石刻文献保护、研究、展示、利用全过程遗产学实践的典范工程。一是科学保护,深入研究,做好现场保护和长效监测维护;出版工作纪实、访谈记录和研究文集。二是有机更新,协调展示,借鉴国内外人文景观设计先进理念和实践经验,结合武侯祠川西园林“清、奇、幽、秀”特色和诸葛亮殿方位游线,改善展示空间色调、氛围和布局,增景透绿,烘托底蕴,打造独具人文景观气质的公园城市示范点位。三是传承推广,开放共享,运用新理念、新手段、新话语,形成系统立体、亮点频现的宣传网络;积极开展科普、公益、研学等系列活动,让保护研究成果惠及大众。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
武侯祠发现8通清代碑刻
6月28日成都市武侯祠博物馆在原状陈列提升工程中发现诸葛亮殿北壁木框有磨蚀现象,对其进行 ... -
雁回时周姨娘是好是坏
“雁回时周姨娘是好是坏”是近期追剧党非常关注的话题,因为该剧最近在各个短视频APP上爆火 ... -
雁回时傅云夕的女儿是谁的
“雁回时傅云夕的女儿是谁的”是最新上映的热门电视剧中的重要桥段之一,这部剧在吸引了大批 ... -
雁回时庄寒雁为什么被弃养
近期,有关雁回时庄寒雁为什么被弃养的讨论也一直持续不断。对于这个话题,大众关心的方面还 ... -
雁回时庄语山与女主什么关系
“雁回时庄语山与女主什么关系”是近期备受瞩目电视剧的一个热门话题,该剧在开拍之前就已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