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

望尘而拜的典故

日期:2022-07-15   来源:网络

“望尘而拜”的原义是迎候有权势的人,看见车扬起的尘土就下拜;形容卑躬屈膝的神态;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定语;亦作“望尘拜伏”;含贬义。望尘而拜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唐·房玄龄等《晋书·潘岳传》。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望尘拜伏背后的故事。

望尘拜伏的典故

唐·房玄龄等《晋书·潘岳传》  :“与石崇等诌事贾谧,每侯其出,与崇辄望尘而拜。”后人据此典故提炼为成语“望尘而拜”。

《晋书·潘岳传》中记载“岳性轻躁,趋世利,与石崇等谄事贾谧,每候其出,与崇辄望尘而拜。”翻译过来就是,潘岳性格浮躁,趋于势力,与石崇等谄事贾谧,总是等到贾谧出门,看到飞起的尘土就开始下拜。

潘岳,字仁,西晋的文学家。他擅长文赋,辞藻华美,与文豪陆机齐名,世称“潘陆”。

潘岳虽然才高八斗,可天生一副媚态贱骨。他喜好追名逐利,趋炎附势,与著名的富豪石崇一起巴结奉承权臣贾谧。 贾谧是当时的国丈贾充之孙,皇后贾南风的侄子。 当时的皇帝晋惠帝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昏君,这个昏君和隋炀帝、纣王这些人还不一样,他不是刚愎自用,而是心智不健全。有一次,国家发生大灾荒,到处都是缺衣少粮的灾民,大臣禀告这件事情的时候,他竟然问:“ 百姓们没有粮食吃,为什么不去吃肉粥呢?”所以当时晋朝的政权实际上把持在后族贾氏手中,贾谧就凭仗祖父与姑母的势力,轻而易举地成为权倾朝野的重臣,也成为无数小人争相阿谀的对象。

潘岳与石崇和其他小人一样,想尽办法讨取贾谧的欢心。他们为表现其甘愿为奴的忠心,每次见到贾谧的车驾时,便对着车轮卷起的尘土叩拜行礼。潘岳的母亲对他的媚行很有看法,便规劝他说:“你已经做到黄门侍郎了,俸禄丰厚,应该知足了。可你为什么还是没完没了地阿谀奉承呢,难道就没有一点读书人的风骨吗,一且贾氏失势,你后悔就来不及了。”潘岳将母亲的话当成耳旁风,照旧我行我素。

天有不测风云,晋朝的王族不甘心贾家一门把持朝政,就想办法打击后族的势力,培植司马氏的力量,这样朝廷内部出现了权力之争,而且迅速演变成了诸侯王之间的混战,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八王之乱”。在动乱中,贾氏被赵王司马伦消灭,潘岳被指为贾氏党羽而处以极刑。这时潘岳想起母亲的话,觉得非常有道理,但是悔之晚矣。

这个潘岳其实是历史上有名的美男子潘安,他还非常的有才华,世人只知道他样貌出众,却不知道他趋炎附势,最后不光自己下场凄惨,还害了家族被灭三族。孟子曾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自古读书人就推崇不畏权贵的硬骨头,而看不起阿谀奉迎的小人。潘岳虽然文才出众,但对权贵一副奴颜媚骨,终究为人不齿,留下千古骂名。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上一篇:高温热浪的含义
下一篇:尺素相交的含义

Copyright © 2017-2025 m.GuG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古宫历史网-手机版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