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
山东一字千金的元老级文物大口尊介绍
莒县陵阳河遗址发掘的大口尊上刻有“日月山”符号,被认为是中国最早文字的雏形,让中国文字史和文明史提前到了5000年。如果文物有段位,往往和铭文有关,带铭文的大口尊可是以一己之力撩动起全国对莒文化研究的热潮,算得上是山东一字千金的元老级文物。那么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个有“日月山”符号的大口尊。
莒县日月山符号大口尊简介
“日月山”符号是中国考古学者发现的最早的文字符号,“日月山”符号被刻画在一个大口尊上,大口尊出土于山东莒县陵阳河遗址的一座大汶口文化晚期墓葬中,”日月山“符号被公认为中国最早的文字,专家把这个符号解释为元旦的”旦“字,把中国文明史上推了1000多年。一同发现的还有其他文字符号,共有16个字,至今无法考证代表什么意义。
“日月山“字符是上世纪70年代,在山东莒县陵阳河文化遗址出土的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的文物。考古学家把它称作“陶文”。这个字符在上海世博会期间作为山东馆的一大宝物进行了展出。
“日月山“符号上为圆圆的圈,像个太阳,下是五个山峰相连的山脉,中间似飘浮的云气,又像是一弯新月。因此,又被专家称为“日云山”。
莒考古专家介绍,这个符号描绘的是五千年前春分秋分那天,太阳从莒地寺崮山上升起的景观,这个符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经过我国著名的考古专家,古文字专家,历史学家研究认定,大口尊上的原始符号为中国最早的原始文字,这将中华文明史上推了一千多年。
大口尊是尊式之一,流行于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多为陶质和原始瓷质。
陶质大口尊在新石器遗址出土很多。商代大口尊有敞口、凸圆肩、口部略大于肩部、深腹和大敞口、肩微凸或无肩深腹几种。商代晚期,陶质大口尊逐渐少见,原始青瓷大口尊从商代中期始见,大敞口,口径一般大于底径和腹径,方唇,斜肩,折腹,平底。亦有口沿下弧形内收,腹微鼓,胫内收,圈足外撇者。器口内壁有弦纹数道,肩、腹部拍印方格纹或席纹。多施青釉,釉层较薄。1959年安徽屯溪出土的西周原始青瓷大口尊作喇叭形口,粗颈,鼓腹,高足外撇。东汉以后瓷质大口尊少见。
大口尊上刻有“日月山”符号,被认为是中国最早文字的雏形,这一符号早已进入几乎任何一部中国文字史或美术史著作中。在众多的史前考古资料中,最早发现于莒县陵阳河大汶口文化遗址的陶器刻纹尤其受到研究者的高度重视。对于这些陶器刻纹,国内学术界越来越趋同于认为其为文字,可以说,它们是最早的中国文字的雏形。这些大口尊,让中国的文字史和文明史,从3500年提前到了5000年。
大口尊的功能主要有酿酒器、粮食加工器、特殊盛器、生殖崇拜、丧葬仪器、祭祀礼器等不同观点。大口尊上的刻划符号的具体含义亦有众多不同解释,除了图像文字或原始文字的解释啊外,还有天象历法符号、自然或生殖崇拜符号、祭祀符号、氏族标记(族徽文字)、器物和生活场景摹画等,还有学者认为,每个陶文都是当时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对自然景观的描述,或是反映一个故事。
黄河下游地区大汶口文化的重要文化现象。陶器上刻画的图像文字,通常刻画在大口尊的口沿下部。在山东省莒县陵阳河、诸城市前寨等大汶口文化晚期遗址均有发现。一般为单字,以陵阳河遗址发现的数量最多,迄今共发现有20余个,不重复的有8-9个,主要以“日、火、山”为主题。这批图像陶尊文字的分布范围很广,东起黄海之滨,西到淮河中游的皖北,东西跨越了500余千米。在这样广袤的土地上分布着如此一致的图像文字,对于学术界进一步探讨中国古代文字起源和演变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
山东一字千金的元老级文物大口尊介绍
莒县陵阳河遗址发掘的大口尊上刻有“日月山”符号,被认为是中国最早文字的雏形,让中国文字 ... -
雁回时周姨娘是好是坏
“雁回时周姨娘是好是坏”是近期追剧党非常关注的话题,因为该剧最近在各个短视频APP上爆火 ... -
雁回时傅云夕的女儿是谁的
“雁回时傅云夕的女儿是谁的”是最新上映的热门电视剧中的重要桥段之一,这部剧在吸引了大批 ... -
雁回时庄寒雁为什么被弃养
近期,有关雁回时庄寒雁为什么被弃养的讨论也一直持续不断。对于这个话题,大众关心的方面还 ... -
雁回时庄语山与女主什么关系
“雁回时庄语山与女主什么关系”是近期备受瞩目电视剧的一个热门话题,该剧在开拍之前就已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