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

商周时代铜镜的发展历史

日期:2022-08-19   来源:网络

在古代,铜镜最早的商代是用来祭祀的礼器出现,在春秋战国至秦一般都是王和贵族才能享用,到西汉末期铜镜就慢慢的走向民间,是人们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具。商、西周和春秋时的铜镜,都有零星发现,战国始盛行,产量大增。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商周时代的铜镜。

商周时代铜镜的发展历史

商周铜镜是在河南、陕西等地出土的商周时代文物,现存稀少。

商周是我国青铜器鼎盛时期,出土的商周青铜器数以万计,但出土的商周铜镜,屈指数来也不过三十面。其中商代铜镜仅有几面,大多出于殷墟。河南安阳小屯妇好墓出土四面,其中叶脉纹镜二面,多圈凸弦纹镜二面;侯家庄1005号墓出土一面平行线纹镜;我馆现陈列的大司空村出土的带丝织物的铜片,有二个长方孔,可以悬挂,细看有边缘,看来亦像是一面长方形铜镜。在甘肃平凉发现一种商代凸弦纹镜(见《文物》1991年5期)。据悉,河北卢龙、山东益都苏埠屯商大墓亦各出一面铜镜。馆藏商代铜镜,也仅有妇好墓出土的。这说明在商代,铜镜使用还不普遍,还是珍贵而稀罕的物品。

现存商代铜镜,多为圆形,形体小而薄,弓形钮,镜面微凸。纹饰用线条组成简单的图案,如叶脉纹,平行线纹等,无规范定型装饰。可见,铜镜还处在萌芽阶段,尚未形成独立体系。

西周时期的铜镜,在河南浚县辛村、上村岭虢国墓地、陕西凤翔县、宝鸡市区、淳化,北京昌平、辽宁宁城等地均有出土,共发现十几面。这十几面铜镜,大多数是素镜,有纹饰的仅有二面,一面是河南上村岭虢国墓出土的乌兽纹镜,另一面是陕西扶风出土的一面垂环纹镜。馆藏的西周铜镜,有虢国墓出土的鸟兽纹镜和同出的素镜。所见西周的镜均为圆形,镜面微凸或平直,形体小而薄,直径一般在6-10厘米。形制虽沿袭商代铜镜,但与商代铜镜也不尽相同。镜钮除弓形钮外,还有半环形、长方形、枣核形钮,这是商代铜镜所没有的。纹饰以单线勾勒乌兽纹、重环纹。简练古朴。西周铜镜,数量比商代铜镜多一些,出土的地域也比较广泛。但与出土的数以万计的西周其他类别的青铜器相比,铜镜仍很稀见,可见在西周时期,铜镜仍未形成体系,使用范围也不普遍,还是上层达官贵人珍稀之物。但就铜镜工艺来说,比起商代是前进了一步。

商代铜镜均为圆形。镜面近平或微凸,镜身较薄,背面中央有一拱起的弓形(或称桥形)钮。西周铜镜也都是圆形的,镜面平直或微凸,镜身较薄,镜钮有弓形、半环形、长方形多种。又可分为素镜、重环镜、鸟兽纹镜三类。

这时以素镜为主,到西周中期出现了有纹饰的铜镜,到晚期镜背的纹饰发生了变化,出现了动物纹饰,打破了传统的风格。

素镜:指镜的背面没有纹饰。

重环纹镜:镜面微凸,背面有弓形钮,饰重环纹。

鸟兽纹镜:镜身平直,背面有两个平行弓形钮。在钮的上方用鹿纹,在下方有展开双翅的鸟纹。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上一篇:宋朝铜镜的特点
下一篇:春秋战国时期铜镜的发展历史

Copyright © 2017-2024 m.GuG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古宫历史网-手机版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