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

哈萨克族的文学介绍

日期:2022-09-16   来源:网络

哈萨克斯坦人口1900.33万(截至2021年2月)。约有140个民族,其中哈萨克族占68%,俄罗斯族占20%。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哈萨克族的文学。

哈萨克族的文学

哈萨克族民歌多表现古代氏族部落的生产生活、风土人情、观念信仰;也有产生于后一时期,适应当时的社会环境的一些民歌。这些民间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古老的风俗习惯、情趣志向密切相关,成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在生活习俗中被直接运用。

古代民歌有一部分集中反映了崇拜自然的主题。古代的人们无法理解自然世界的奥秘,以为语言和祈祷能影响自然界。所以他们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致力于用神秘的咒语来摆脱自然灾害,其中之一就是有呼风唤雨之功效的祈祷歌。这类民歌多在为祈求上苍降雨的仪式上咏唱,人们普遍地认为,巫师们把一块做成魔法石的石块丢进水中,再辅以神圣的祈祷歌,那么,乌云就会聚集在一起,带来倾盆大雨。他们怀着诚挚的情感,向苍天、向水神、向云神祈雨。他们认为大地之所以干旱,是因为“黑囊”和“黄盆”空枯了,使土地寸草不生,人畜焦渴难忍。

在生活中,如果被虫叮伤了,哈萨克人就用专门的咒语来清毒,他们通过这样的咒语来诅咒毒虫之神。清毒歌有一种叫驱邪歌,在驱邪中,多将邪气向无人烟的秃山或向敌方或向吝啬婆啃吃过的骷髅之上驱赶。在人畜发生瘟疫时,村落里的年轻人会在村边燃起熊熊大火,通宵达旦地唱驱邪歌。驱邪歌表现了灾害之神所施用的种种诡计,同是也表达歌者驱赶灾害之神,祈求安康的愿望。

与原始宗教信仰相关的民歌则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逐渐与萨满教习俗相融合。在哈萨克族人们中间,这类民歌常由萨满来咏唱,后称其为“巫师(萨满)之歌”。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巫师之歌在内容和形式上逐渐丰富起来了。巫师之歌的内容大多是呼唤灾害之主宰,用神秘的咒语来恐吓它,用火来熏燎它;或者呼唤乌云聚集起来,祈求上苍降雨等等。这种民歌主要反映祈求上苍降福的心理及宗教信仰和图腾崇拜意识,其中还出现了在以往民歌中不多见的崇拜先祖之灵,以及崇拜具有灵性的人的内容。

古代民歌流传极广,运用较多的一种体裁就是祷告。这是根据民族习俗而流传下来的,为表达真诚的情怀而创作的民间歌谣快板。古代哈萨克族人生活中许多习俗少不了祷告。而几乎所有的祷告都有一个共同的内容,就是祈求获得福祉。“阿门,我为你祈祷”,始终把幸福的降临与幸福之神柯德尔紧紧相连。哈萨克人认为“美好的心声就是一半财富”,因此特别珍视诚挚的祷告。在大庭广众面前,如果能得到那些德高望重的长辈或著名巫师们的祈祷祝福是莫大的荣幸。人们甚至认为通过祈祷得来的福祉会代代相传。由于祈祷祝福是具有永久感召力的体裁,所以至今仍在人们中间广为流传。

哈萨克族民歌中最富民族特色的就是对唱。对唱,就是两个阿肯(即对唱者)即兴进行创作比赛。在哈萨克族人们之中,对唱技艺相当普及。在婴儿诞生礼仪和结婚典礼仪上,人们围聚在一起,互相结成对子,开始对唱。甚至在悠闲的放牧之际,在漫漫的搬迁途中,或在探亲访友的路上,或在家中来了贵客时,人们偶然相遇,也会用对唱的方法,通过短短的几句唱词,互相问候,互相戏谑,互相较量,这种现象已蔚然成风。有些时候,对唱的人们并不都是才思敏捷,口齿伶俐,对答如流的阿肯,但一般都能运用对唱的形式去交流。从形式上看,对唱体裁的原始形式是学舌式对唱。唱词的前两句是共同的。即前一个阿肯唱过的前两句歌词,由后一个阿肯再重复一遍,尔后再各自即兴歌唱。

阿肯弹唱是生命力很强的民间文学体裁,直到今天依然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对唱作品在群众中流传。现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所辖各地、县每年都组织阿肯弹唱会。如今阿肯唱词的内容紧跟时代步伐,对唱技艺也有了很大提高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上一篇:澳大利亚特产介绍
下一篇:哈萨克族的名称由来

Copyright © 2017-2024 m.GuG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古宫历史网-手机版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