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

京兆韦氏的兴衰历史

日期:2022-09-30   来源:网络

京兆韦氏,是中国中古时期一个以京兆郡为郡望的士族,唐代长安俗谚称京兆韦氏和京兆杜氏为“城南韦杜、去天尺五”,《新唐书.柳冲传》载有柳芳氏族论:“关中亦号'郡姓',韦、裴、柳、薛、杨、杜首之”。即京兆韦氏为关中郡姓(崤山函谷关以西的士族)的代表,也是极具影响力的士族门阀。下面一起了解一下京兆韦氏的历史。

京兆韦氏的兴衰历史

1.起源

西汉初年,韦孟被任命为楚元王刘交的太傅,韦孟在楚王刘戊时期多次规谏,却不起效果,韦孟因此辞官,举家迁至山东邹鲁一带。韦孟的玄孙韦贤不仅精通《礼》、《尚书》,并传习《鲁诗》,产生了韦氏《鲁诗》一派,奠定了家族的经学传统。韦贤后被征召为博士、给事中,为汉昭帝傅,又出任光禄大夫、詹事,至大鸿胪。汉昭帝驾崩后,韦贤与霍光等共同尊立汉宣帝继位,赐爵关内侯,任长信少府,本始三年(前71年),韦贤升任丞相,封扶阳侯,食邑七百户。

韦贤有四子,除第三子韦舜留居邹鲁守家族坟墓外,其余诸子均迁至长安平陵,韦贤第四子韦玄成后继承扶阳侯爵位,先后任太常、少府、太子太傅、御史大夫,永光二年(前42年)任丞相,徙居长安杜陵。韦玄成之侄韦赏又因任汉哀帝定陶王时期的太傅,被提拔为大司马、车骑将军,封关内侯,仅西汉一朝宗族中担任二千石一级官吏的就有十余人。京兆韦氏在西汉父子丞相、三世三公、四世封侯,已成为关内著名大族。

2.发展

京兆韦氏是中古时期最重要的士族之一。西汉时韦贤从鲁国邹县迁居关中,韦贤、韦玄成均位至丞相,韦赏位列大司马,其家族在西汉三世三公、仅西汉一朝官至两千石的就多达十余人 ,已经成为关中名门。东汉至魏晋,京兆韦氏长盛不衰,先后有鸿胪卿韦彪、太仆卿韦端、凉州刺史韦康、中书监韦诞等重要人物,维持了公卿世家的地位。

永嘉之乱之后,京兆韦氏大部分成员因思想文化、家族积淀等方面的因素留居关中。在前秦灭亡及刘裕北伐后,也有不少韦氏族人为避乱南下。实际上西晋末年已有京兆韦氏族人参与东晋政权,据《晋书》卷七十《应詹传》载,京兆韦泓在东晋初年由应詹向晋元帝举荐,被辟为少府卿。《梁书.卷十二.韦睿传》:"散族弟爱。爱字孝友,……高祖父广,晋后军将军,北平太守。 苻坚灭后,京兆韦广房支遂南北分途。至晋末宋初为止 ,南方的京兆韦氏先后有韦泓、韦罴、韦肃、韦轨、韦惠度等房支,集中于襄阳。此后京兆韦氏族人又在北魏、北周、隋朝时期纷纷北迁,如韦惠度、韦崇、韦道福、韦鼎、韦思谦祖先,等等。

进入隋唐,京兆韦氏得到进一步发展。表现为:有唐一代韦氏家族有17位成员拜相,势冠全唐;家族仕宦率极高,尤其是高品级官吏的仕宦人数颇多;家族成为皇室通婚之重要对象,共有近三十位成员与皇室成员进行婚姻来往;家族广泛与山东、关西地区的高门士族联姻,此举密切其与各地士族的交往,扩大家族影响,韦匡伯、韦嗣立家族可谓典型。

导致家族繁盛的主要原因有二:一凭藉门荫与科举,双轨并进,占据宦途要津,保持家族政治地位之不坠。二是充分利用家族固有影响,通过婚姻关系,扩充其政治关系和影响。此二者,如鸟之双翼,共保韦氏家族在唐代的富贵。由于受到科举取士制的影响,韦氏家族文化的文学性逐渐加强。其成员在诵习经书的同时,文学修养亦日渐提高。此外,从其交往的情况看,有唐一世但凡知名的文学家皆与韦氏成员有过诗文交往。

而且,从唐代文人的接受角度看,韦氏家族成员的作品亦多为雅俗两界所称赏。最后,就具体创作情况言,韦氏共有诗文总数千余首(篇),留有姓名的文学家近百人,为后世所激赏的作品数十篇,并产生两位著名的诗词名家,即韦应物和韦庄。有唐一代,韦氏家族在文学创作方面,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取得良好的成绩,并于当时享有盛誉。韦应物、韦庄、韦绚、韦瓘等是韦氏家族诗(文)名较著的成员。

韦应物是唐代文学研究的热点,成果颇多,通过对韦应物诗的深入分析,着重探讨韦应物的族内交往诗和悼亡诗中所透射出来的家族情怀和家族意识。韦庄是晚唐时期韦氏的重要人物,通过对其文学活动进行研究,着力发掘晚唐五代社会文化背景对其文学创作的影响和其相关文学活动的文学史意义。整体来看,韦氏家族在唐代不仅具有较高的家族地位,而且其家族文化也异常繁荣,其家族文学活动更是对唐代文学发展具有重要贡献。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上一篇:唐朝关中四姓介绍
下一篇:2022年10月天象

Copyright © 2017-2024 m.GuG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古宫历史网-手机版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