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文化

《流光之城》历史背景

日期:2022-01-25   来源:网络

正值吃大闸蟹的时节,冯世真与哥哥在回家路上聊到了“闸北暴动被镇压”的事情。从冯世勋手中的《申报》号外来看,这是一场由工人主导的,举行了多次的罢工活动。虽然冯世真在上班途中多次听到有人议论这一次的罢工,却似乎对具体情况了解不多。

《流光之城》中的这场“闸北暴动”虽然源自真实的历史,但在时间与内容上做了改动。这场暴动的真实名称应该被称作“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或“上海工人三次武装暴动”。这三次武装起义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配合“国民革命军北伐”。

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推翻军阀政府的统治,在经过前两次的失败之后,最终在第三次起义时取得了胜利。而最终的胜利之后,不仅彻底改变了当时上海滩的政治格局,并让上海滩的各方势力产生了不小的变化。

如果《流光之城》的故事脉络会紧紧贴合着历史来发展,那么或许会在剧中看到许多情况都发生了变化。除了像容家这样的商贾之外,也让其他各路人马与势力之间的关系愈加尖锐并迅速激化。

在“闸北暴动”落幕半个月之后,就发生了著名的“四一二事件”。从时间上来看,应该是《流光之城》中1927年的上半年。

届时表现出同情与理解罢工工人的冯世勋,很有可能会牵涉其中,或是出手保住一些革命人士。如果出现这样的一幕,很有可能是冯世真第一次真正接触到上海滩的帮派势力与革命思潮。而极负民族大义的七爷也很有可能会牵涉其中,他会不会也对冯世真产生一定的影响呢?更重要的是容家大少爷容嘉上,这位就读于军校的高才生,不仅没有自己父亲的凶残与奸猾,反正有着不可多得的正义感与同情心。

在“南京事件”与“四一二事件”的双重影响下,他不会也走上一条与自己父亲完全不同的道路呢?同时这场“暴动”的胜利,也对容定坤有极大的帮助,这很可能让他从此摆脱曹大帅古董案的纠缠。

因为之后的上海滩基本已经处于南方国民政府的掌控之中,而北平的军阀政府已经实际丧失了对上海滩的控制。虽然容定坤也许不用再为弄丢曹大帅的古董而烦心,但他也可能因此而丧失自己多年经营起来的人脉与关系。因为他之前的操作多是靠向北平方面的军阀政府,而与南方的革命政府似乎并没有什么往来与交情。这就让容定坤在之后的上海滩少了许多立足的根本与基石。再加上冯世真与七爷这两个处心积虑要对付他的人,很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容家会被此二人一点点地从内外部彻底瓦解。只是不知那个有血性的容嘉上,到时会站在亲情这一边,还是站在民族大义这一边呢?

历史背景

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

随着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五卅运动后暂处低潮的上海工人运动重新高涨起来。为以实际行动迎接北伐军进军上海,建立代表民意的新上海市民政府,1926年秋至1927年春,中共中央和上海区委发动组织上海工人,连续举行了三次武装起义。1926年10月24日,举行第一次武装起义,但由于仓促发动很快遭到失败。中共中央和上海区委总结第一次起义失败的教训,利用1927年2月北伐军占领杭州的大好形势,举行第二次起义。但由于海军配合起义的计划泄露,且上海附近的白崇禧部队拒绝援助,起义被镇压。随即中共中央和上海区委着手准备第三次武装起义。首先决定联合组成起义最高指挥机关—特别委员会,由陈独秀、罗亦农、赵世炎、周恩来出任委员,起义总指挥由周恩来担任。

1927年2月26日,特别委员会会议决定在总同盟罢工基础上进行武装暴动。经过周密准备,如组建武装工人纠察队,进行秘密的军事训练,在市民中开展广泛政治动员,召开市民代表会议等。3月21日,上海工人总同盟罢工,并随即转为武装起义。经过30个小时英勇战斗,共歼敌5000余人,缴获5000多枪支等大量武器弹药,第三次武装起义取得成功。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的胜利,是大革命时期中国工人运动的一个壮举,也是北伐战争时期工人运动发展的最高峰,为在中国开展城市武装斗争作了大胆的尝试。

国民革命军北伐

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后,经过两年多的斗争,广东革命政权得到统一和巩固,全国工农革命运动空前高涨,为北伐战争奠定了政治、经济、军事和群众基础。在全国人民迫切要求和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与推动下,广东革命政府决定出师北伐。

1926年5月,以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为骨干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叶挺独立团及第七军一部作为北伐先锋,开赴湖南,揭开了北伐战争的序幕。

7月1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颁布北伐动员令及《告将士书》《告士兵书》《告广东人民书》《告海外侨胞书》。9日,国民革命军北伐誓师大会在广州东校场举行,党政军负责人和各界民众5万余人参加大会。国民革命军共有8个军,约10万人。国民革命军在广州誓师,宣告北伐战争正式开始。

北伐的主要对象是北洋军阀三派力量:一是占据河南、湖南、湖北的直系军阀吴佩孚,约有兵力20万人;二是占据东北各省和京、津等地的奉系军阀张作霖,连同受他节制、统治山东的张宗昌的军队在内,约有兵力30多万人;三是占领苏、皖、浙、闽、赣5省的直系军阀孙传芳,有兵力20万人左右。广州革命政府组成的国民革命军,共8个军约10万人。从双方总兵力的数量来看,北洋军阀占有很大的优势。但是,北洋军阀的统治已失尽人心,内部又存在深刻矛盾,为北伐军提供了利用矛盾、各个击破的机会。在苏联顾问帮助下,国民革命军决定采取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

按照上述战略方针,1926年5月,国民革命军第七军一部和第四军所辖叶挺独立团等部作为先头部队,出兵援助被吴佩孚军队击败而退衡阳的第八军唐生智所部,拉开了北伐进军的序幕。在两湖战场,1926年7月北伐军迅速攻占长沙后,国民政府召开军事会议,采纳中共中央和苏联顾问的建议,决定集中力量进军武汉。

8月26日晨,国民革命军第四、第七军开始向汀泗桥敌军阵地发起进攻,经过一昼夜战斗,于27日晨攻克汀泗桥,打开了通向武汉的南大门。攻克汀泗桥之后,直系军阀吴佩孚有万余兵力逃往贺胜桥。于是,北伐军又发动了对直系军阀部队的第二次战役。30日晨,北伐军第四、七军向贺胜桥发起进攻,于当日中午占领贺胜桥,击溃吴佩孚主力,随即挥师武汉。8月31日,北伐军乘胜追击,到达武昌城。

9月2日,北伐军在武昌召开军事会议,武汉战役开始。刚开始由于指挥失误,进攻武昌一再受挫。10月10日,北伐军第四、第八军再次对武昌发起总攻,占领武昌城,俘敌军1万余人。至此,吴佩孚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第四军特别是叶挺独立团在两湖战场上英勇杀敌,屡建奇功,为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立下了不朽功勋,赢得“铁军”的光荣称号。在赣闽浙苏战场,江西之战三攻南昌,于11月8日全歼守敌万余人;福建军队倒戈,12月上旬北伐军不战而下福州,至此基本消灭孙传芳主力。同时,浙江战场和苏、皖、沪战场也相继胜利推进,1927年3月北伐军先后攻占上海、南京。

从开始北伐以来,通过共产党员在北伐军中不懈的政治工作和模范行动,广大官兵英勇作战,工农群众在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的组织领导下积极支持和配合北伐军作战。到1927年3月仅10个月时间,国民革命军便从广州打到武汉、南京和上海,打垮了吴佩孚、孙传芳两大军阀,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一直推进到长江流域。到1927年6月,武汉政府的北伐军与北方国民军会师中原,革命势力便发展到黄河流域,席卷大半个中国,给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在中国的统治以沉重打击。北伐战争是国共两党共同进行的一场革命的、正义的战争。在北伐过程中,国共两党之间虽存在矛盾,但基本上是团结的,能够集中力量对敌。北伐军将士英勇奋战,以鲜血和生命换来了北伐战争的辉煌战果。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面临崩溃。但是,北伐的胜利进军,并未能扼制革命阵营的危机。1927年4月12日和7月15日,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在上海和武汉发动反革命政变,北伐战争所取得的胜利果实被以蒋介石、汪精卫为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窃取。

四一二事件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的反革命政变。在北伐战争顺利发展,工农运动不断高涨的形势下,国民党内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右派集团加紧勾结帝国主义和大资产阶级,准备背叛革命。1927年3月下旬,上海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胜利后,白崇禧才率军进入上海并占领有利地区进行戒备,蒋介石随后到上海,于4月初约集李宗仁、白崇禧、李济深、张静江、吴稚晖等10余人,举行反共秘密会议,决定立即以暴力手段“清党”,后又与汪精卫密谋,准备进行反革命政变。在这危急时刻,由于共产国际对蒋、汪抱有幻想,陈独秀和汪精卫5日发表《联合宣言》,为蒋介石叛变辟谣,使中共和革命群众对行将发生的突然事变,缺乏应有准备。

11日晚,蒋介石密令:已克复的各省,一致实行清党。当晚,蒋指使杜月笙诱杀上海总工会委员长、共产党员汪寿华。12日凌晨,被蒋介石收买的青帮武装分子冒充工人,向分驻各处的工人纠察队发动袭击,工人纠察队奋起抵抗。随后,国民党第二十六军周凤岐部借口调解“工人内讧”,强行解除2 000名工人纠察队的武装。13日上午,上海总工会在闸北青云路广场举行有10万工人参加的群众大会,会后整队游行,当队伍行至宝山路时,遭到国民党军队的屠杀,群众死百余人,伤无数。此后,蒋介石继续捕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仅三天,即有300多人被杀,500多人被捕,5000多人失踪。这次反革命政变是大革命从高潮走向失败的转折点。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上一篇:《流光之城》孙少清为什么想离开容家
下一篇:《镜双城》皇天戒指和后土戒指的由来什么

Copyright © 2017-2024 m.GuG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古宫历史网-手机版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