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
长平之战后赵国为什么还能撑那么久
长平之战后赵国苦撑38年,是不是有很多人都好奇赵国为什么还能坚持这么久?针对秦、赵两国之间爆发的这次战争,秦国最终以坑杀近乎45万赵国将士来结束了这次战斗,那么当初实力强大的赵国在损兵折将45万人的情况下,确实是实力大打折扣、国力几近亏空,如果秦国再组织一次大规模的战役的话,那么恐怕这偌大且虚弱的赵国便就再难以抵挡住了。
但是事实的确不是这样,赵国在面对秦国之后的多次打击,仍然紧咬牙关撑了过去,而且凭己之力,竟然苦苦支撑了38年,这个数字不得不让后世所惊诧。
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爆发长平之战,此战是中国古代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攻坚战,秦国虽然坑杀了赵国45万人而获得了最终的胜利,但是秦国却也是“伤敌一千,自伤八百”。
《史记.武安君列传》称:起虽胜,然折兵50万,另有一说为,《史记.淮阴侯列传》称:信言于何(萧何)曰“起战长平,损秦军30万”,不管30万也好、50万也罢,终究秦国惨胜而归,这个数字的伤亡的确也够强势的秦国喝一壶的。
据此,我们来分析一下题中所问:
其一:“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在此我所着重强调的一点就是“赵国名将”的存在,我个人认为,赵国飞将在很大程度上促使了赵国末期“短暂中兴”局面的出现,主要包括:廉颇、李牧和庞煖。
1、长平之战中,赵括取代了廉颇,继而以战略失误葬送了45万军队,全军覆没;②长平之战后的邯郸大战中,赵王重新起用老将廉颇,廉颇率领“童子军”大败燕军,并且一度包围了燕国都城;
2、廉颇因事奔赴魏国后,由老将庞煖取而代之,庞煖屡屡重创兴兵来犯的燕军和秦军,令六国所悍然;
3、同时期的李牧更为厉害,李牧先是率军狠狠打击了齐国,后又于宜安之战再度重创秦军,“李牧死,赵国亡”的名声就出于此。
另外,同时期的白起因罪遭到秦王对其的落狱而死。如此看来,白起的丧命,廉颇、庞煖、李牧等人的鞠躬尽瘁,着实为苟延残喘的赵国延续了命数。
其二:“兄弟齐心,其利断金”
在此我主要强调的是长平之战后的邯郸大战,正是由于邯郸之战的出现,才使得秦国稍事休息了数十载。如果说长平之战是使得赵国元气大伤的战役,那么邯郸之战就是令秦国元气大伤的战役。
公元前259年,20万秦军发动了对赵都邯郸的进攻,秦王此意“欲以此功于一役”。面对虎狼之师的秦军,赵国任用廉颇组织了由童子军和残兵败将组成的十万军队誓死抵抗。
公元前258年,“毛遂自荐”后楚国发兵十万救援赵国;同年,赵平原君又出使魏国,成功求得八万军队前去救应赵国。公元257年,秦军在“内有赵,外有楚、魏”的夹击战势下大败,20万秦军死伤过半,从而推迟了秦国兼并六国的步伐。与此同时,邯郸之战的结束,也促使赵国出现了“短暂中兴”局面的出现。
相关文章
-
长平之战后赵国为什么还能撑那么久
长平之战后赵国苦撑38年,是不是有很多人都好奇赵国为什么还能坚持这么久?针对秦、赵两国之 ... -
齐桓公是怎么毁掉自己的江山的
齐桓公小时候,齐国发生内乱,他逃到莒国,在鲍叔牙的帮助下,回到齐国登基即位了齐国国君。 ... -
春秋爵位最低的许国它是怎么生存的
许国在周王室大封诸侯时,只得到了一个男爵称号,爵位低,城邦小,封地有限,进入春秋后,一 ... -
春秋战国时期的莒国介绍
莒国,周朝诸侯国,国君为己姓。是山东东夷中最强的国家,顾栋高《春秋大事表》叙述:“莒虽 ... -
管仲改革的背景
管仲改革,又称管仲变法,是指春秋时期齐国国相管仲在齐国实施的一系列改革。管仲改革中“相 ...
相关推荐
-
长平之战后赵国为什么还能撑那么久
长平之战后赵国苦撑38年,是不是有很多人都好奇赵国为什么还能坚持这么久?针对秦、赵两国之 ... -
中国第一个世袭制朝代:夏
夏的年代,据后人推算,是从公元前2183年至公元前1752年,共四三二年。至于夏朝的版图,主要 ... -
商人的发源地在哪?
商人的发源地,可能是今河北省的渤海湾沿海一带。成汤的先世,累代为部族长,他的十四代祖契 ... -
齐桓公是怎么毁掉自己的江山的
齐桓公小时候,齐国发生内乱,他逃到莒国,在鲍叔牙的帮助下,回到齐国登基即位了齐国国君。 ... -
得九边者得天下!明朝的“九边”介绍
关于明朝灭亡的原因,学界乃至民间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源于万历、天启皇帝惰政、不视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