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历史
文徵明小楷精品《太上老君说常清净经》
文徵明小楷精品《太上老君说常清净经》、《老子列传》合册,纸本,纵20.9厘米,横11厘米,每页八行,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原文:
老君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悟,唯见於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如此清静,渐入真道;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为化众生,名为得道;能悟之者,可传圣道。
老君曰: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执著之者,不明道德。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著万物;既著万物,即生贪求;既生贪求,即是烦恼;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便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静矣!
仙人葛翁曰:吾得真道,曾诵此经万遍。此经是天人所习,不传下士。吾昔受之於东华帝君,东华帝君受之於金阙帝君,金阙帝君受之於西王母。西王母皆口口相传,不记文字。吾今於世,书而录之。上士悟之,升为天仙;中士修之,南宫列官;下士得之,在世长年。游行三界,升入金门。
左玄真人曰:学道之士,持诵此经者,即得十天善神,拥护其身。然後玉符保神,金液炼形。形神俱妙,与道合真。
正一真人曰:人家有此经,悟解之者,灾障不干,众圣护门。神升上界,朝拜高真。功满德就,相感帝君。诵持不退,身腾紫云。
相关文章
-
明末张献忠士兵忆吃人:女子缠过的脚味道像猪蹄
后来逃到江南的一个大西兵回忆:“吾曩年食五人矣!昔从献忠入蜀,蜀人畏之,避匿深山。无所 ... -
文徵明小楷精品《太上老君说常清净经》
文徵明小楷精品《太上老君说常清净经》、《老子列传》合册,纸本,纵20.9厘米,横11厘米,每 ... -
王铎临《圣教序》
《大唐三藏圣教序》,简称《圣教序》,由唐太宗撰写。最早由唐初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褚遂良所书 ... -
张献忠惊世骇俗的“七杀碑”背后的真相
七杀碑是民间流传明末流寇,大西军首领张献忠的传闻,传说张献忠在四川大屠杀,杀人如麻,还 ... -
得九边者得天下!明朝的“九边”介绍
关于明朝灭亡的原因,学界乃至民间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源于万历、天启皇帝惰政、不视朝; ...
相关推荐
-
明末张献忠士兵忆吃人:女子缠过的脚味道像猪蹄
后来逃到江南的一个大西兵回忆:“吾曩年食五人矣!昔从献忠入蜀,蜀人畏之,避匿深山。无所 ... -
侠士原来斩猪头
唐朝人张佑以侠士自居,一天晚上,有个不平常的人,装扮很勇猛,囊中贮存一物,流血于地,入 ... -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北宋著名理学家、关学领袖张载(字子厚,人称横渠先生,1020-1077年),为后世留下了许多宝 ... -
褚遂良《小字阴符经》
据说褚遂良奉旨书写的《阴符经》,有一百九十卷之多。此帖《小字阴符经》为著名的越州石氏帖 ... -
李世民评隋末叛军首领宇文化及
李世民评价宇文化及:“宇文化及弟智及、司马德戡、裴虔通、孟景、元礼、杨览、唐奉义、牛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