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历史

明末大鼠疫有多严重

日期:2022-05-07   来源:网络

也许大家都曾听过一个说法,即明朝亡于鼠疫。但单单这么说,似乎有夸大其词之感——好端端一个王朝,怎么可能被小小的疾病打败,土崩瓦解?那么,就请随着笔者一道,一起来看一看这场爆发于崇祯六年(1633)的鼠疫,究竟有多可怕。

于明朝崇祯帝在位期间在中国北方爆发的鼠疫,又称京师大瘟疫、明末大鼠疫或者疙瘩瘟。一旦人感染上这种瘟疫,就会急性发病,症状多为剧烈的头痛、呕吐、呼吸急促,严重的会出现意识不清;或者出现剧烈胸痛、咳大量的粉红色泡沫样痰。有些人还会出现全身的淋巴结肿大。这种疾病致死率非常高且发病时间快,有时甚至会出现二人策马一前一后,后面的人与前面的人说话却不见应答,这才发现那人已死于马鞍之上,而手犹执鞭状的可怕景象。

那么这场鼠疫造成的影响有多严重呢?有记载称:“崇祯14年始,大名府瘟疫大行,人死十之五六,岁大凶。广平府大饥疫,人相食。京师大疫,天津大疫。河南全省大疫,开封府阳武县死者十九,灭绝者无数。荣阳,民死不隔户,三月路无人行。”可以说,鼠疫过处,死者无数,街上空无一人,连叫花子都看不见了,小孩子也不再在街上玩耍。

鼠疫爆发的时间正处于全球“小冰河世纪”,北方大旱,南方洪水成灾。气候变冷,植被往南退化。当时也许只是一只老鼠被携带鼠疫病原体的跳蚤叮咬了,但由于鼠群一直挨饿,身体虚弱,很快就殃及一群又一群的老鼠。携带病毒的鼠群为了生存,浩浩荡荡从蒙古草原往更南的地方杀去。

而就明代社会来说,这样极端的自然气候也导致了农业欠收,更雪上加霜的就是肆虐的蝗灾和鼠患,面对饥荒,人民暴动此起彼伏;而在外部,李自成的兵马也虎视眈眈,真是内忧外患啊。鼠疫之所以会在人群里大面积爆发,是由于鼠群南下寻找水源和粮食,加大了鼠群与人群接触的几率。在史书中,曾多处记录了鼠群的异动,如鼠群成群结队衔尾渡河,大有一副不顾一切南下逃荒的样子。更糟糕的是,北方本就是政治军事中心,鼠群的到来带来了鼠疫,严重的削弱了明朝的军事的有生力量。

北京沦陷前夕,明军守城部队严重匮乏。仅有的一些死里逃生的守军士兵,也是被疾病折磨虚弱不堪。军官“鞭一人起,一人复卧如故”,士兵已经虚弱的无力战斗了,此时再坚固的壁垒也难以守住城池了。鼠疫带来的不仅是军队力量的严重削弱,它也让明朝损失大量人口,甚至有“人鬼并行于街”的说法,也就是死的人太多,以至于白天鬼魂就在人间游荡了。

《明实录》有载:"永乐十一年六月,浙江乌程,归安,德清三县疫,死者万五百八十馀口。七月,浙江宁波府鄞,慈溪,奉化,定海,象山五县疫,死者九千五百馀口。十七年五月,福建建宁,邵武,延平三府自永乐五年以来屡大疫,民死亡十七万四千六百馀口。正统十年三月,浙江宁波府疫,军民死者六千六百馀。七月,浙江绍兴,宁波,台州三府,自去冬以来,瘟疫大作,男妇死者三万四千馀口。十三年九月江西建昌府新城,去冬今春,疫气大作,县民男女死者四千馀人。景泰五年二月江西建昌府属县,去冬大疫,男妇死者八千馀人。”这般触目惊心的死亡人数,足可见鼠疫的毁灭性之大——它让明朝元气大伤,无力回天。

关于这场鼠疫是如何结束的,一方面离不开吴有性的贡献,他在其他医生用传统的伤寒法医治无效的情况下,研究出刺血法给病人治病,挽救了不少人性命。另一方面是到崇祯十六年(1643)的冬季,大雪纷扬,老鼠差不多死光了,人口密度也大幅度下降,交叉感染的可能性降低了,鼠疫病情就逐步得到扭转。

这场肆虐的鼠疫,是自内部击溃明朝的利刃。经过这场浩劫,明朝气数已尽,半年后北京被李自成轻松攻陷,崇祯帝自缢,明朝覆灭。鼠疫不是导致明朝覆亡的唯一原因,但绝对算得上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毕竟在自然面前,人类的力量总是显得渺小。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上一篇:朱元璋为什么放弃了元朝的大片领土
下一篇:锦衣卫在明朝灭亡之后的下落

Copyright © 2017-2024 m.GuG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古宫历史网-手机版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