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历史
顾炎武为何不顾五十九岁的“高龄”仍坚持纳妾?
我们这里不妨看看一代大儒顾炎武的例子。他一辈子以反清复明为己任,到处奔波还要著书立说,但是在子嗣问题上却未能免俗。他一生无子,引为憾事,当一代名医傅青主告诉他还有生孩子的可能的时候,他不顾五十九岁的“高龄”纳了个妾。
如果按照房事禁忌去行房的话,简直找不到几个好日子可以做爱了。
我们知道,任何理论要得到大众欢迎,至少要在道德高地上占有位置。房中术虽然说是以节欲养生为主,但是这种理由实在是太渺小太自私了,觉悟实在是太低了,跟自由、平等、民主、人权之类的口号比起来那自然是拿不出手的。
看一下张天师传教的例子就知道了,他的黄赤之道、混气之法,其实说白了,就是房中术。但是他不这么说,他会说我这是鼓励大家繁衍人类,没有人类,宇宙就会灭亡了,所以他把参加过度仪的信徒叫做“种民”。
汉朝的官方文献《白虎通义》的《嫁娶篇》上说:“天子诸侯一娶九女者何?重国广继嗣也。”你看,多娶老婆的理由就是为了多生孩子。“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种思想在现代的生活中尚有市场,那么在古代是什么情况就可想而知了。涉及子嗣问题,连礼都可以变通。
中国古代有一类图书一直很畅销的,比如《广嗣宝集》,相当于现代的育婴宝典,读这种书是想生孩子的准爸爸妈妈必须要做的功课。这种书里头就少不了收有“仙传种子丹方”、“种子法”。
中国人的这种观念,大抵外国人是很难理解的,希拉里·克林顿就曾经在美国国会抨击中国的生育政策,以为中国人连生育的自由都没有。其实她一点也不了解,中国人之所以热衷生育,并不是为了自由,相反是为了不自由。这种热衷是基于对家族的神圣义务——每个男子都有义务使本族枝繁叶茂,一旦无后,则祖宗在九泉之下便不得“血食”了。
这种近乎宗教的崇拜祖先观念导致了重子嗣,尚多子。因此传世房中术文献最经典、最完备的作品《医心方·房内》(即《医心方》第二十八卷)中,其篇幅最长的一节就是“求子第廿一”,远远超出其他各节平均篇幅的五倍以上,也就不是一件难以理解的事情了。
我们这里不妨看看一代大儒顾炎武的例子。他一辈子以反清复明为己任,到处奔波还要著书立说,但是在子嗣问题上却未能免俗。他一生无子,引为憾事,当一代名医傅青主告诉他还有生孩子的可能的时候,他不顾五十九岁的“高龄”纳了个妾。相反,这如果是简单的财产继承问题(当然,对多数人来说,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但是对顾炎武这种认为天下已亡的大儒来说,就成了简单的问题),估计顾炎武也就不会这么放在心上了。
科学昌明,如果没有孩子,现代人会去求医问药。那么古代人呢?除了祭拜祖宗鬼神之外,往往只能求助于房中术了。
所以,房中术绝对不是一门下流的学问,而是一门拯救全人类的高尚学问。
每一门学科在其萌芽时期都会有不少的谬误,现代科学常识告诉我们妇女排卵一般是在月经周期的中段,其他的日子属于安全期。但是古人的求子偏偏是在安全期上大做文章。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胎产书》上就说:“禹问幼频曰:我欲殖人产子,何如而有?幼频答曰:月朔(指月经)已去汁□,三日中从之,有子。其一日男,其二日女也。”
相关文章
-
“夺门之变”后明英宗错杀于谦
“夺门之变”后英宗以谋逆罪杀了于谦。陈汝言接兵部尚书。不到一年被举发身败,赃物达数万白 ... -
明朝三才子之一徐渭简介,徐渭为何九次自杀?
徐渭与解缙、杨慎并称为“明朝三大才”,他在诗文、书画、戏曲等方面都独树一帜。他是“泼墨 ... -
明代老百姓纳妾需要满足哪两项条件?
历朝历代并不提倡平民纳妾,娶妾其实是对王公贵族的一种福利。曾经有个外国记者质问以清朝遗 ... -
明知投降必死倭寇头子王直为何接受明朝招降
王直是被老乡胡宗宪诱杀的。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东南沿海的抗倭统帅职位落到了徽州绩溪人 ... -
一份“新闻稿”的泄露为何导致明王朝覆灭?
陈新甲因为着急上朝议事,就将信件随手放在几案之上,他的书童误以为是“塘报”(抄送诸臣的 ...
相关推荐
-
腹黑苏轼
苏轼与北宋著名高僧佛印是好友,但想不通他出身显赫为何进佛门。为此常设法让他破戒返俗。一 ... -
“夺门之变”后明英宗错杀于谦
“夺门之变”后英宗以谋逆罪杀了于谦。陈汝言接兵部尚书。不到一年被举发身败,赃物达数万白 ... -
武则天乾陵的两块石碑?石碑上有何奇异?
乾陵是武则天与唐高宗的合葬墓,由武则天下令修建,唐高宗先葬入,武则天去世之后也埋葬在这 ... -
诸葛亮: 伪造的“完美”辅弼大臣?
1、诸葛亮计谋的价值何在,为何后台对齐推崇备至?2、诸葛亮治国究竟治出了什么?蜀国人口多 ... -
阮籍哭丧
阮籍母亲去世当天,他正与友人在下棋,他坚持先把棋下完再回家。出殡那日,阮籍让人蒸了一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