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历史
曾国藩和左宗棠交情:地位高了面子却薄了
曾国藩论左宗棠:虽其求才太急,或有听言稍偏之时,措辞过峻,不无令人难堪之处。而思力精专,识量闳远,于军事实属确有心得。
曾国藩:季子才高,与人意见时相左。
左宗棠:藩臣辅国,问伊经济又何曾?
曾国藩与左宗棠构隙,不在转战江南时,而在攻破江宁(南京)后。曾国藩听信众将所言,认定洪秀全之子洪福瑱已经死于乱军之中,江南战事即将结束。可是没过多久,太平军残部窜入湖州,左宗棠侦悉洪福瑱仍为军中在职领袖,于是密疏奏报朝廷。曾国藩听闻这一消息后,怀疑左宗棠别有居心,因此十分恼怒,腾章加以驳斥,说左宗棠夸大其词,有故意邀功请赏之嫌;此时,闽浙总督左宗棠已不是一盏省油的灯,又岂肯无辜受责?他具疏自辩,洋洋数千言,辞气激愤,指斥曾国藩欺君罔上。这样一折腾,事情就闹大了,清廷正在用人之际,也不好出面评判谁是谁非,干脆降谕旨两相调解。
曾、左二巨头公然反目,一些小人乐观其争,好从中渔利,故而调和者少,挑拨者多,俨然形成两大水火不容的敌垒,矛盾越积越深,死结越打越牢。洪福瑱最终被江西巡抚沈葆桢捕杀,那一刀狠狠地切下去,太平军算是完了,曾国藩、左宗棠之间的恩怨却还没完。
身居高位,身享大名,只要彼此一言不契,一事不谐,就可能造成友情破裂。老朋友之间想要“毋负平生”,谈何容易。如此看来,动物比人更懂得友谊,为了一根肉骨头的所有权,它们同样会拼争,甚至会撕咬,但争过之后,咬过之后,它们很快就能够和好如初;人却做不到如此爽利,如此洒脱,一旦争过之后,咬过之后,创伤难以疗复,宿怨从此结成,他们再想保全友谊,就除非彼此都转世投胎才行。
相关文章
-
关于雍正的一些常见错误
近世之人作文,人云亦云者众,推本溯源者寡。惟愿此文,能正本清源,纠正大家对雍正帝的一些 ... -
晚清名臣张之洞靠什么征服慈禧
迎合上意从正五品的左春坊左庶子,升为从四品的翰林院侍读学士,其实是正常升迁,并不是破格 ... -
曾国藩家书背后的委屈:咸丰骂他虚伪
曾国藩家书到底是写给谁看的?当然是写给家人看的。然而,在风云变幻的晚清时代,作为一代重 ... -
一位洋人兄弟告诉我们一个真实的太平天国
呤唎,对忠王持有无上的敬意以及深厚的感情,他称“本书是遵照伟大太平天国革命领袖的嘱托而 ... -
清朝重臣曾国藩为何动用公款请客送礼
晚清重臣、两江总督曾国藩是一个被人评价趋于极端的历史人物,不是大奸大忠。在晚清乃至民国 ...
相关推荐
-
张说:太子监国,杜绝流言
唐朝张说,字道济,受命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兼修国史。景云二年(公元711年),皇 ... -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北宋著名理学家、关学领袖张载(字子厚,人称横渠先生,1020-1077年),为后世留下了许多宝 ... -
李靖预测侯君集要造反
唐太宗令卫公李靖教侯君集兵法。随后侯君集对太宗说:“李靖将会造反。他在教臣兵法时,往往 ... -
明朝皇帝帮忙“治”悍妻
据明代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补遗》,“礼部致仕左侍郎杨宣妻王氏,素妒悍,杖杀侍婢十余人,宣 ... -
1550年9月24日 蒙古与大明因互市造成“庚戌之变”
明嘉靖二十九年八月十四日(1550年9月24日),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因“互市”不遂率军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