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历史
辛亥革命第一枪
从象征意义上而言,打响辛亥革命第一枪的是熊秉坤,从具体意义上看,是程正灜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同时,在程正灜打响第一枪时,金兆龙对他喊出的那句‘’再不动手更待何时‘’也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1914年,孙文先生在日本向到场的友人介绍熊秉坤时,曾经向友人们介绍过:“这就是武昌首义放第一枪的熊秉坤同志啊!”其实在武昌首义那天,真正打响反清起义第一枪的并不是元勋熊秉坤,当然熊秉坤虽未亲手打响第一枪,但是他对革命,为国为民都做出了巨大贡献,值得我们敬佩敬仰。
而历史上,真正打响武昌首义第一枪的,是一位在后期颇具争议的人物,他便是程正瀛。
程正瀛,原名程定国,1885年出生于湖北鄂州泽林大山村。清末新政,朝廷编练新军,改兵部为陆军部,在全国准备编练新军36镇(师)。程正瀛便进入湖北新军入伍服役,被编入工程第八营当兵。当时革命团体文学社和共进会在湖北新军展开活动,此时的程正瀛心向进步,于是参与其中,并且担任工程营革命大队部的参议。
清廷的四川总督赵尔丰处置保路运动不力,四川大半州县被保路同志军攻占。清廷无法,调动湖北新军入川平乱,武昌守备空虚,革命党人开始策划武昌起义。但不幸的是,10月9日,革命党人在汉口俄租界配制炸弹时引发爆炸,俄国巡捕闻讯赶来,将在场的革命党人拘捕,并搜到起义者的花名册,将这些物品引渡给湖北当地的清廷官府。
湖广总督瑞澄下令封闭四门,要按照花名册上的名单抓捕革命党人,并且立即处决被捕刘复基、彭楚藩、杨宏胜等三位义士。武昌城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中,革命形势万分危急,革命者人人自危,不甘心坐以待毙的革命者们在群龙无首的情况下,自行联络,准备以枪声为号在10日晚发动起义。
10月10日晚,工程营二排排长陶启胜带领护兵查岗巡逻,发现金兆龙、熊秉坤等人全副武装,擦枪装弹。陶启胜见状便质问金兆龙。金兆龙回答道“预备不测。”陶排长见状大怒,便揪住金兆龙,还让护兵逮捕金兆龙。金兆龙大呼“再不动手,等待何时?”
程正瀛怕误伤金兆龙,便给了陶排长一枪托,陶排长抱头鼠窜,被程正瀛一枪击中后腰,陶启胜最后因伤重死于家中。程正瀛又先后击毙了闻讯赶来的清军的管带、右队队长和司务长。而进步士兵听到枪声,纷纷加入其中,一时间人声鼎沸,武昌城枪声大作,革命者们在拿下楚望台军械所后,在吴兆麟的指挥下,攻击湖广总督府。
程正瀛担任敢死队一排长,带领士兵们冒着枪林弹雨,向敌军的指挥中枢进攻。此时的程正瀛是位立场坚定的革命者,先后参与了汤家山、汉阳等恶战。后来升任为工程第四营管带,辛亥革命胜利后,被授予“一等功臣”的称号,并荣获上书“首义第一枪”的金匾一块。
相关文章
-
辛亥革命第一枪
从象征意义上而言,打响辛亥革命第一枪的是熊秉坤,从具体意义上看,是程正灜打响了辛亥革命 ... -
晚清七十年,唐德刚《晚清七十年》
《晚清七十年》是1998年6月1日岳麓书店出版发行的图书,作者是唐德刚。《晚清七十年》原是海 ... -
庚子国变发生的原因
在1900年发生的“庚子国变”,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屈辱的一幕。一幕。八国联军打进北京城,当权 ... -
庚子国变的结局
对于中国老百姓来讲,庚子年是有着伤痛记忆的。120年前两个轮回之前那个庚子年,中华大地可 ... -
庚子国变处死官员的数量
马上以庚子国变为历史背景的年代剧《人生若如初见》开播了,说庚子国变现在很少人知道,但是 ...
相关推荐
-
辛亥革命第一枪
从象征意义上而言,打响辛亥革命第一枪的是熊秉坤,从具体意义上看,是程正灜打响了辛亥革命 ... -
晚清七十年,唐德刚《晚清七十年》
《晚清七十年》是1998年6月1日岳麓书店出版发行的图书,作者是唐德刚。《晚清七十年》原是海 ... -
颛顼帝最早提“元旦” 辛亥革命后改至1月1日
中国很早就有元旦概念,大汶口时期出土灰陶上发现“旦”字。据说由颛顼帝提出,规定一年从元 ... -
中国第一个世袭制朝代:夏
夏的年代,据后人推算,是从公元前2183年至公元前1752年,共四三二年。至于夏朝的版图,主要 ... -
商人的发源地在哪?
商人的发源地,可能是今河北省的渤海湾沿海一带。成汤的先世,累代为部族长,他的十四代祖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