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历史
刘备三顾茅庐为何带关羽张飞同去?
建安十二年(207),荆州。刘备寄寓于此已经是第7个年头了,人生又有多少个7年可以虚度呢?这是刘备一生中最苦闷的时期之一。
一次,刘备前往襄阳的刘表那里做客,席间去上厕所,宽衣解带,“见髀里肉生”,不禁慨然流涕。
返回座位,刘表见刘备闷闷不乐,询问原因。
刘备有些伤感地说:“我常常身不离鞍,所以大腿内侧的肉都没了。现在好久不骑马,这里的肉又生了出来。时光流水,日月如梭,我眼看快老了,却没有什么功业,所以悲伤啊。”
这时的刘备已40多岁,人生壮年,正是大干一番事业的好时候,却寄居在别人那里过着担惊受怕的日子,想想走过的路也可谓波澜壮阔,但看看前途却一片渺茫,所以才会有“髀肉复生”的慨叹。
对之前的坎坎坷坷,想必刘备也在认真地反思,他的身边不缺一流的猛将,缺少的是一流的谋士,目前这是他事业最大的短板。
为此,刘备四处寻贤,也有不少人慕名而至,但在刘备心中堪称当世最顶尖谋士的人才还没有。
最近不断有人向他提到一个人:诸葛亮。
《襄阳记》记载,刘备访世事于司马徽,司马徽说:“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刘备问他们都是谁,司马徽说:“诸葛孔明、庞士元也。”
《三国志》记载,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
在徐庶的建议下,刘备亲自前往诸葛亮隐居地隆中拜访求贤。
隆中在襄阳城西郊,此时的刘备已由新野移驻于樊城,襄阳与樊城虽只有一条汉水之隔,但也毕竟分属两城,不是抬腿就能到的地方,刘备得出趟远门。
樊城不是前线,可这年头什么事不会发生呢?刘备离开军营,安全起见应该留下一个可靠的人守城,鉴于张飞当年弄丢过下邳,让关羽看家最合适。
史书虽然没有明确记载,但后世有关“三顾茅庐”的描述都提到,刘备是特意让关羽、张飞同去的,分析起来这个可能性很大,因为这样的安排不仅出于安全的需要或为了显示更隆重,也是十分必要的。
不仅去了,而且“凡三往,乃见”。
放下手里一大堆事,三次上门求贤,不仅让刘备访得真正的贤才,而且给刘备留下了求贤若渴的好名声,三赴隆中不虚此行。
关羽、张飞大概不这样认为,他们“不悦”,发了不少牢骚,经刘备劝阻后“乃止”。
既然关羽、张飞有情绪,刘备为什么还要带着他们同去呢?
这是一次上门求贤,反过来说其实也是一次“新人面试”,尽管之前已听了不少诸葛亮的好话,但这些话里有没有水分还不敢下断言,刘备得亲自看看再做决定。而既然是面试,那就干脆来一场“集体面试”,让关羽、张飞也当“面试官”。
刘备起家之初就与关羽、张飞二人结下特殊情谊,一路走来历尽风风雨雨,三人始终不离不弃,史书上虽然没有“桃园三结义”的记载,但也说到他们“寝则同床,恩若兄弟”,已不是简单的上下级关系。
刘备没有把事业看成自己一人独有,而是把它当成了兄弟三人共同的事业。现在要聘请一位“首席智囊”,刘备不愿意自己一个人说了算。
所以这个重要场合关羽、张飞必须在场,不仅是为了让寻贤之旅看起来更隆重,也不仅是对关羽、张飞的尊重,更是为了统一内部意见、保证今后大家在一起共事更顺畅。
但这场“集体面试”的效果看起来不太好,刘备与关羽、张飞二人的“面试意见”不太统一。
刘备的评价只有一个字:善!
更多>>(接下文评论)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
刘备白帝城托孤:古今君臣的楷模,民主思想的萌芽
章武三年春,东征失败的刘备率军返回蜀中。大军到了永安,亦就是赫赫有名的白帝城,刘备疾病 ... -
浅谈为什么只有关羽可以镇守荆州?
1用人角度的必然性:看关羽:关羽与刘备的关系虽然不是兄弟,但是关系之好。确实存在。这点 ... -
遗恨终生:浅谈刘备发兵伐吴大败的原因
刘备为人,本是喜怒不形于色。老婆糜夫人在长板坡为他跳井殉情死了,他一点表示都没有,但心 ... -
深受刘备器重的魏延,为何处处遭到谨慎的诸葛亮反对?
口号也喊了,把文聘也打了,结果党中央倒先滑脚了。简直弄了个猪八戒照镜子。老魏无家可归, ... -
非常失策的刘备东征:因为轻敌几乎丧尽他的一世英名
刘备发动的征东之战,从结果来看是的非常失策,几乎丧尽他的一世英名,但仔细分析一下当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