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时代

有关饕餮的3个不解之谜

日期:2017-06-24   来源:网络

传蚩尤是牛图腾和鸟图腾氏族的首领。据《史记·五帝本纪》,黄帝在阪泉之战中战胜炎帝后,蚩尤作乱,黄帝又在涿鹿之战中击败蚩尤:“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据说黄帝斩下蚩尤的头颅,使其身首异处。诡异的是,蚩尤被斩下的头颅竟然拥有某种巨大能量,能吃人。后来,人们将“蚩尤头”的形象刻画到器物上,以强调一种神秘能量,突出器物的威严和神圣,遂形成了商周时流行的兽面纹,即后来所说的饕餮纹。尽管这种说法找不出直接证据,但在商周青铜器上饕餮纹确实是流行的纹饰,这仅仅是一种巧合吗?显然,饕餮纹的流行不能排除其为“蚩尤头”的可能!

古代器物为何流行铸刻饕餮纹?

《宣和博古图》:“文作龙虎,中有兽面,盖饕餮之像”

古代特别是商周青铜器上的纹饰十分丰富,但兽面纹算是母题纹饰。这种兽面纹到底是不是饕餮形象?《吕氏春秋·先识》认为:“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这是将饕餮形象铸到青铜鼎上的最早说法,大概意思是:周鼎铸上饕餮纹饰,有头无身,正在吃人而没有吞下去,结果祸害危及其身,以此形象提醒人们恶有恶报。

也许,正是《左氏春秋》上这段文字让后世将先秦青铜器上的兽面纹当成了饕餮纹。但在宋朝以前,古人并不将青铜器的兽面纹称为饕餮纹。

直到北宋大观年间,这种兽面纹才首次被称为饕餮纹。当时的皇帝宋徽宗赵佶对书画、收藏皆十分精通,他命王黼将宣和殿收藏的自商朝至唐朝的青铜器839件整理编册,每件铜器都描摹绘图、铭文拓本,并加释文,所成图册就是著名的《宣和博古图》。书中最先将商朝父乙鼎等青铜器上的兽面纹称为饕餮纹:“文作龙虎,中有兽面,盖饕餮之像。”但当时“饕餮纹”的概念并不流行,即便《宣和博古图》中也很少使用,一直到清朝人们还是习惯称这种纹饰为“兽面纹”。

那么,饕餮最早成为器物纹饰是何时?现代考古发现,饕餮纹在距今5000年的良渚文化时的玉器上已出现,到商后期的殷墟时期,饕餮纹已是青铜器上的标准图案。如从商朝妇好墓出土的青铜器,饕餮纹便很多很精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的《殷墟妇好墓》中有一件圆鼎腹部铸饕餮纹,形似虎面,有首无身,目字形眼,巨眉下卷,两侧又各饰一夔龙纹。古人为何要在鼎上铸饕餮纹?明杨慎《升庵集》中有一种观点称:“饕餮性好食,故立于鼎盖”。因为鼎是饮食器,所以把贪吃的饕餮铸到鼎上。然而,这只是一种想象,实际上饕餮纹到底是什么动物,为什么要使用这种纹饰形象,历来说法不一。饕餮纹有的似虎,有的似龙,有的似牛,有的似马,有的似猪,有的似鸟,有的似人……还有的认为是狼,圆眼吊睛,凶狠无比,以此表达其“神秘威严”。现在有学者又提出一个新的观点,所谓饕餮纹,其实是早期流行的写实鱼纹经变化、人化、神化而来的抽象图案,而非某一种实体动物形象。如在距今五六千前的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彩陶片上便出现人鱼合体饕餮图案。

还有学者认为,古代器物上出现饕餮纹是先民神灵崇拜意识的体现。那么崇拜什么神?有学者根据饕餮纹中多有一对圆泡状乳钉、突出“眼”的现象,称是“双目崇拜”,这种饕餮纹早期实是“眼目纹”,早期玉器上的饰纹便是这样。有学者就此进一步推断认为,这是太阳神崇拜,因为在古代有些宗教中太阳被视为“天眼”。

有关饕餮纹的观点还有不少。如此一个“饕餮纹”,说法竟然这么丰富,这种现象颇为鲜见!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上一篇:三星堆人从何而来?专家探访古蜀人迁徙路
下一篇:人皇伏羲和女娲大神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Copyright © 2017-2024 m.GuG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古宫历史网-手机版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