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历史
宁死不降的文天祥为何却对亲弟弟降敌体谅认可?
知道了下述事实,也许有人会失望:用鲜血书写英勇和忠贞的文天祥的两个弟弟,一个降了元,另一个则逃避现实、退隐不仕。哥哥那么忠烈,弟弟却做出了“有损”其英名的“丑事”。文天祥有三个弟弟:文璧、文霆、文璋。其中文霆早卒;文璧小文天祥一岁,1278年冬天元军猛攻文璧驻守的惠州,他开城投降,年底文天祥被俘;小文天祥13岁的文璋,随文璧投降,后隐居不仕,在他大哥被杀35年后去世,享年69岁。
元初,就有人指责文天祥的弟弟不够忠烈,还赋诗讽刺:“江南见说好溪山,兄也难时弟也难;可惜梅花如心事,南枝向暖北枝寒。”文天祥号文山,文璧号文溪,溪山指兄弟两人;南枝与北枝也指两人,因为文天祥曾写过“江上梅花都自好,莫分枝北与枝南”的诗。
如果有时空隧道,我很想去问一下那位作此诗的南宋遗民:“你为什么不牺牲?”中国人面对英雄,在不断的感动中,道德崇拜也往往升级。如果这种崇拜离开了大地,丧失了人性基本的理解和同情,就变成了残忍的道德奢欲。也许有人觉得,文天祥会谴责弟弟们。可是相反,他很“理解”,文璋的逃避还是他规劝的结果。
文璧自述投降的理由是:其一,不绝宗祀,文天祥两个儿子一个早死,一个于战乱中失散,文璧把自己的一个儿子过继给了文天祥;其二,文天祥母亲身死他乡,一直没有安葬,需要举灵柩归乡;其三,不同于元军刚侵南宋时的投降派,文璧降元之时,南宋实际上已经灭亡,抗争的结果只能使全城百姓跟着倒霉。
这样的托辞当然无法让道德审判者满意,但是他的哥哥体谅他。
1279年三月,文天祥被押解到广州,文璧也前来与兄长告别,他是否解释了自己的变节,文天祥当时的态度如何,都不得而知。然而,文天祥有一首写给弟弟的诗——《寄惠州弟》,后人可以窥见一二。诗中云:“五十年兄弟,一朝生别离。雁行长已矣,马足远何知?葬骨知无地,论心更有谁?亲丧君自尽,犹子是吾儿。”他希望文璧替本是长子的他尽哀痛之情。
1281年,文天祥写信给文璧过继给自己的儿子:“汝生父(文璧)与汝叔(文璋),姑全身以全宗祀,惟忠惟孝,各行英志矣……”文天祥以“孝”明确体谅、认可了文璧的选择。文天祥不是为了清誉牺牲一切的道德狂,他自己尽忠殉国,并不要求别人一定跟他学。后来,他写信给三弟文璋,只是劝勉他不仕而已。文璋也就采取“非暴力不合作”的态度,终生不当元朝的官,得享天年。国难之下,文天祥三兄弟,或殉国,或投降,或归隐,作出了迥然不同的人生选择。这可能更加反映出人性的复杂和真实,而文天祥的宽容体谅,更让我们在他高高的道德圣像之外,看到了一颗有情有欲的柔软的英雄心。
有必要一提的是,文天祥的继子文陞也“投降”了,他在文天祥去世30年后,当上了集贤直学士,不久病死,被封为蜀郡侯。文陞之子文富,也就是文天祥的孙子,曾为湖广行省检校官。我想,文天祥如果灵魂有知,恐怕也不会痛骂自己的儿孙。
相关文章
-
腹黑苏轼
苏轼与北宋著名高僧佛印是好友,但想不通他出身显赫为何进佛门。为此常设法让他破戒返俗。一 ... -
1283年1月9日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慷慨就义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字履善,一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 -
南宋爱国诗人文天祥的佛道之路
文天祥是我国南宋著名爱国诗人,留下的著名诗句有很多,最知名莫属:“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 ... -
苏轼考试也会作弊?
苏轼是大家公认的奇才,简直就是中国版的大卫达芬奇,他不但在文学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还 ... -
太监系列:连文天祥也干不掉的小强
会天祥以著作佐郎兼献景府教授,义不与宋臣联事,上书求去,天祥出知瑞州。——《宋史·宦者 ...
相关推荐
-
腹黑苏轼
苏轼与北宋著名高僧佛印是好友,但想不通他出身显赫为何进佛门。为此常设法让他破戒返俗。一 ... -
曾国藩家书背后的委屈:咸丰骂他虚伪
曾国藩家书到底是写给谁看的?当然是写给家人看的。然而,在风云变幻的晚清时代,作为一代重 ... -
卫子夫除了卫青还有几位兄弟?他们最后结局如何?
卫子夫是汉武帝刘彻的第二任皇后,从平阳公主家的小小歌姬,到一国之母,在皇后位38年始终受 ... -
“夺门之变”后明英宗错杀于谦
“夺门之变”后英宗以谋逆罪杀了于谦。陈汝言接兵部尚书。不到一年被举发身败,赃物达数万白 ... -
武则天乾陵的两块石碑?石碑上有何奇异?
乾陵是武则天与唐高宗的合葬墓,由武则天下令修建,唐高宗先葬入,武则天去世之后也埋葬在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