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历史
曾国藩家书背后的委屈:咸丰骂他虚伪

曾国藩家书到底是写给谁看的?当然是写给家人看的。然而,在风云变幻的晚清时代,作为一代重臣的他,其身负的不只是一个家庭,还有一方军政局面,因此,对老曾家书的解读也会往上延伸,例如有观点认为他的家书是写给咸丰皇帝看的,以表明自己的姿态。
然而,笔者认为,老曾的家书是写给自己看的,是为缓解压力的,正如夜行人大喝一声,不是用来吓鬼的,而是用来给自己壮胆的。
曾国藩性格解读
受父母影响 是个爱生闷气的人
都知道老曾的励志名言:“打掉牙齿和血吞。”受了挫折和委屈,忍一口气,以后争一口气。这是从正面解读,然而,凡事看两面,在忍气发奋的同时,却也是在积累情绪垃圾,埋头生闷气。隐忍而争气的人,往往是喜欢生闷气的人。
老曾的秉性,先从曾妈妈这一代人分析开来。老曾的母亲姓江,在娘家过得衣食无虞,嫁到曾家,在经济上却很不如意。这江太性格好强,因此喜欢自己给自己壮胆,“好为自强之语”。嘴硬的同时,生过不少闷气。
而曾爸爸是个性格懦弱的人,经常被曾爷爷训斥,估计也生了不少闷气。
曾爸爸和曾妈妈性格方面的一些负面因素,对曾大哥还是有消极影响的,曾国藩在1854年十一月二十七日的家书中也有交代:“吾自服官及近年办理军务,中心常多郁屈不平之端,每效母亲大人指腹示儿女曰:‘此中蓄积多少闲气,无处发泄’。”可见老曾受父母影响,是个爱生闷气的人。
家书背后的委屈
显示谦虚姿态 咸丰却骂他虚伪
老曾这人本性是争强好胜的,但他喜欢表现出温良恭俭让的姿态。大家都不傻,你喜欢装,总有人戳破你。例如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湘军攻克武汉,这是天大的喜事,老曾也掌握实权了,掌管湖北一方——署理湖北巡抚,有了一方的财权和人事权,手里还有兵,应该得瑟了吧?
然而,老曾想得挺远,一则觉得正在戴孝,二则觉得要显摆谦逊的美德,于是上书向朝廷辞官。本以为咸丰皇帝会表扬一番,没想到咸丰是个聪明人,一道谕旨戳破老曾的假谦虚:“朕料汝必辞。”你肚子那点小九九我知道,辞官是意料中的事。“好名之过尚小,违旨之罪甚大,着严行申饬”,直接骂曾国藩好名,而且事情性质很严重——抗旨不遵。结果既要免官,同时还要严肃批评。这是咸丰给他的一棒,皇上的批评你还能回嘴吗?闷气是生定了。
曾国藩对自己平生受的闷气有一个总结,我们看日记:“余庚戌辛亥间,为京师权贵所唾骂;癸丑甲寅,为长沙所唾骂;乙卯丙辰为江西所唾骂。”遭遇的都是唾骂,在京城被权贵骂,不能还嘴;在长沙被绿营兵骂,还是不能还嘴,还嘴就必死无疑;在江西筹集粮草,像叫花子一样被人骂,又是不能还嘴。
老曾都忍了,祸是没惹了,但气却上来了,一层层堆积在心里,这不是揣度,而是有曾国藩自个的心声为证:“怄气从不说出,一味忍耐。”怄气了,不说,只管忍,这明摆是在生闷气,多压抑,多难受啊。爱生闷气的他,该怎么排遣?如何将其转化为正能量?
相关文章
-
双面的咸丰皇帝:酒色之徒还是英雄气短?
咸丰,爱新觉罗奕詝(1831-1861)。道光帝第四子,生于北京圆明园。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有实 ... -
晚清名臣张之洞靠什么征服慈禧
迎合上意从正五品的左春坊左庶子,升为从四品的翰林院侍读学士,其实是正常升迁,并不是破格 ... -
曾国藩家书背后的委屈:咸丰骂他虚伪
曾国藩家书到底是写给谁看的?当然是写给家人看的。然而,在风云变幻的晚清时代,作为一代重 ... -
慈禧西逃两个县令进贡美食:一个升官一个自杀
饮食在中国文化中不仅仅是满足吃饱这种生存需求,还承载着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中国人善于把 ... -
立储之谜:乾隆为何选才具平庸的嘉庆接班?
嘉庆皇帝–爱新觉罗·颙琰是清朝入主中原之后的第五代君主,1796~1820年间中国的最高统治者 ...
相关推荐
-
春秋战国四大刺客,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四大刺客是谁?
四大刺客是《史记·刺客列传》一些著名刺客的合称。一般认为是专诸,聂政,豫让,荆轲。(一 ... -
刘大夏为百姓藏资料
明朝人刘大夏(忠宣公)掌理库部时,一天,皇帝要索取三保太监下西洋有关的文册资料,忠宣公 ... -
唐朝苏世长东施效颦
唐朝初年,苏世长任陕州长史,想学学古代的循吏。部下争吵时,苏世长也痛哭流涕,说自己教化 ... -
626年7月2日 唐朝玄武门之变发生
公元626年7月2日,唐朝玄武门之变发生。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庚申日,当时的秦王李世民在 ... -
郭子仪巧避家族灾难
唐朝郭子仪病重时,任何朝廷百官来探病,都不屏退服侍的姬妾,可是卢杞来探访时,却屏退姬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