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历史
曾国藩家书背后的委屈:咸丰骂他虚伪

曾国藩家书到底是写给谁看的?当然是写给家人看的。然而,在风云变幻的晚清时代,作为一代重臣的他,其身负的不只是一个家庭,还有一方军政局面,因此,对老曾家书的解读也会往上延伸,例如有观点认为他的家书是写给咸丰皇帝看的,以表明自己的姿态。
然而,笔者认为,老曾的家书是写给自己看的,是为缓解压力的,正如夜行人大喝一声,不是用来吓鬼的,而是用来给自己壮胆的。
曾国藩性格解读
受父母影响 是个爱生闷气的人
都知道老曾的励志名言:“打掉牙齿和血吞。”受了挫折和委屈,忍一口气,以后争一口气。这是从正面解读,然而,凡事看两面,在忍气发奋的同时,却也是在积累情绪垃圾,埋头生闷气。隐忍而争气的人,往往是喜欢生闷气的人。
老曾的秉性,先从曾妈妈这一代人分析开来。老曾的母亲姓江,在娘家过得衣食无虞,嫁到曾家,在经济上却很不如意。这江太性格好强,因此喜欢自己给自己壮胆,“好为自强之语”。嘴硬的同时,生过不少闷气。
而曾爸爸是个性格懦弱的人,经常被曾爷爷训斥,估计也生了不少闷气。
曾爸爸和曾妈妈性格方面的一些负面因素,对曾大哥还是有消极影响的,曾国藩在1854年十一月二十七日的家书中也有交代:“吾自服官及近年办理军务,中心常多郁屈不平之端,每效母亲大人指腹示儿女曰:‘此中蓄积多少闲气,无处发泄’。”可见老曾受父母影响,是个爱生闷气的人。
家书背后的委屈
显示谦虚姿态 咸丰却骂他虚伪
老曾这人本性是争强好胜的,但他喜欢表现出温良恭俭让的姿态。大家都不傻,你喜欢装,总有人戳破你。例如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湘军攻克武汉,这是天大的喜事,老曾也掌握实权了,掌管湖北一方——署理湖北巡抚,有了一方的财权和人事权,手里还有兵,应该得瑟了吧?
然而,老曾想得挺远,一则觉得正在戴孝,二则觉得要显摆谦逊的美德,于是上书向朝廷辞官。本以为咸丰皇帝会表扬一番,没想到咸丰是个聪明人,一道谕旨戳破老曾的假谦虚:“朕料汝必辞。”你肚子那点小九九我知道,辞官是意料中的事。“好名之过尚小,违旨之罪甚大,着严行申饬”,直接骂曾国藩好名,而且事情性质很严重——抗旨不遵。结果既要免官,同时还要严肃批评。这是咸丰给他的一棒,皇上的批评你还能回嘴吗?闷气是生定了。
曾国藩对自己平生受的闷气有一个总结,我们看日记:“余庚戌辛亥间,为京师权贵所唾骂;癸丑甲寅,为长沙所唾骂;乙卯丙辰为江西所唾骂。”遭遇的都是唾骂,在京城被权贵骂,不能还嘴;在长沙被绿营兵骂,还是不能还嘴,还嘴就必死无疑;在江西筹集粮草,像叫花子一样被人骂,又是不能还嘴。
老曾都忍了,祸是没惹了,但气却上来了,一层层堆积在心里,这不是揣度,而是有曾国藩自个的心声为证:“怄气从不说出,一味忍耐。”怄气了,不说,只管忍,这明摆是在生闷气,多压抑,多难受啊。爱生闷气的他,该怎么排遣?如何将其转化为正能量?
相关文章
-
洪秀全的妻子是谁?他妻子为何不是正宫王后?
洪秀全是清末一位著名人物,正是他领导了晚清最大的一场农民起义运动——太平天国起义。这场 ... -
曾国藩的智慧:立志要坚决,不要找借口
曾国藩的四弟曾国葆办事能力很强,但在读书方面表现很差劲。曾国藩曾努力教导他读书,最终归 ... -
孙家鼐的生平简介,孙家鼐是如何当上状元的?
根据统计,中国古代一共出了777位科举状元。这些状元,大多通过博闻强识而考上状元,但也有 ... -
慈禧西逃路上花不少银子去百姓家上厕所
八国联军攻进北京城后,慈禧太后带着光绪帝等人乔装打扮后仓惶出逃,身边并没有任何的护卫人 ... -
曾国藩十大罪状参倒老同学陈启迈
陈启迈说得唾沫横飞,他可没有注意到曾国藩已竖起三角眼,脸上笼起乌云。曾国藩始终坚信这样 ...
相关推荐
-
金日磾儿子为何成为汉武帝弄儿?这两个儿子结局如何?
元狩二年的夏天,在春天收获匈奴人的祭天金人之后,霍去病又再次率兵攻打祁连山,与匈奴浑邪 ... -
李景隆为何被称为朱棣内应?朱棣为何看不起李景隆?
公元1398年从微末起义,建立大明王朝的朱元璋去世。因为太子早逝,朱元璋将皇位传给皇太孙朱 ... -
王莽长女孝平皇后简介,孝平皇后怎么死的?
王莽和霍光是西汉两位著名的权臣,而后世经常将两人放在一起比较评价。霍光在王莽之前,忠于 ... -
朱元璋的文字狱
徐一夔称赞朱元璋“光天之下,天生圣人,为世作则”。朱认为是“光头之下,天生僧人,为世作 ... -
画师为朱元璋画像“三不像”
据说朱元璋当皇帝后,曾找来三名画师为自己画像,前两个画得惟妙惟肖,连脸上麻子都画上。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