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历史

宋朝重文轻武的原因以及表现

日期:2022-01-17   来源:网络

宋朝自成立以来就实行重文轻武的国策,带来了提高政治文明程度,促进经济发展等一系列好处,但同时也为宋朝灭亡埋下了巨大的隐患。那么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究竟是何原因?

宋朝重文轻武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五代十国是重武轻文,所以宋朝有些矫枉过正了,因此形成了重文轻武的局面。因为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尤其是开国皇帝,在开国以后,就会总结前朝的亡国原因,借鉴之前朝代制度上的优势,以参考其失败之处,来完善本朝的制度。

宋朝建立后,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因为宋太祖知道自己的皇位是怎么来的,他也经历了五代十国后期战乱,深知唐末以来武将专权的积弊和武将拥兵自重的危险。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宋朝第二个皇帝宋太宗继位后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

不仅作为皇帝认为五代十国这个乱世容易莫名挂掉,文人、武将、百姓也是这们认为,文人觉得大乱之世不仅自己的身家性命难以保障,而且齐家治国的理想根本难以实现。别以为刀口上舔血的武将们很乐意处于乱世之中,武将们打仗的目的世什么?还不是荣华富贵吗,而现在的皇帝愿意给自己荣华富贵,那么谁还想胆战心惊的过日子不是?百姓们更是宁做太平犬,不做乱世人。所以重文轻武是社会各阶层的共识。

宋代是根据科举考试的方式来选拔人才,步入仕途的。于是出现了所谓宋真宗在《劝学诗》所描写的"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局面,逐渐在社会上形成了"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的风气。

士人们对科举考试的狂热追求,让这些士人知识分子倾毕生精力专注于追求科举功名,根本无暇顾及其他,这样底层平民阶级就不会对统治阶级造成威胁。根据《宝佑四年登科录》所记载:宝佑四年录取进士601人,其中官僚出身的184人,平民阶级就有417人。可见,在当时社会,平民百姓如果要进入仕途,唯一的途径就是通过科举考试。

虽然宋代过度重文轻武带来了许多弊端,但宋之不振,并不能全归因于重文轻武,因为这种国策不过是对五代十国弊端的一种纠正,在当时具有很强的进步意义,也适应了时代的发展。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上一篇:宋朝女子妆容特点
下一篇:宋朝外卖的存在

Copyright © 2017-2024 m.GuG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古宫历史网-手机版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