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历史

昭勋阁二十四功臣

日期:2017-04-05   来源:网络

韩世忠(1089年—1151年),陕西省绥德县人,字良臣,两宋之际的名将,汉族,与岳飞、张俊,刘光世合称“中兴四将”。身材魁伟,勇猛过人。出身贫寒,18岁应募从军。英勇善战,胸怀韬略,在抗击西夏和金的战争中为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而且在平定各地的叛乱中也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为官正派,不肯依附奸相秦桧,为岳飞遭陷害而鸣不平。死后被赠为太师,追封通义郡王;孝宗时,又追封蕲王,谥号忠武,配飨高宗庙廷。是南宋朝一位颇有影响的人物。明朝李廷机在《五字鉴》中以“宗泽韩世忠,尽心以死命。”评价韩世忠。《临江仙》、《南乡子》、《题云居壁》、《奉诏讨范汝为过宁德西陂访阮大成》为他所著。

张浚(1097年8月11日—1164年4月20日),字德远,汉州绵竹(今属四川)人,唐朝名相张九龄弟张九皋之后,父张咸。南宋宰相、抗金派领袖、民族英雄。宋徽宗政和八年(1118年)进士,历枢密院编修官、侍御史、知枢密院事、川陕宣抚处置使、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都督诸路军马等职。隆兴元年(1163),封为魏国公。隆兴二年八月﹐病卒,葬宁乡,赠太保,后加赠太师。乾道五年(1169)谥忠献。著有《紫岩易传》等。

陈康伯(1097— 1165),南宋大臣,抗金宰相。字长卿,一字安侯,弋阳县南港口乡南山人。 徽宗宣和三年进士。历官高宗参知政事、右相、左相、孝宗枢密使、左相兼枢密使。南宋时期 金兵南下侵宋,陈康伯力主抗金,危难之际,他迎眷属入临安,荐虞允文参谋军事,在采石大败金兵。病死于京城任所,归葬于弋阳县新政乡九龙岗。 宋高宗曾称赞陈康伯“静重明敏,一语不妄发,真宰相也。”

史浩(1106年10月4日—1194年4月27日),南宋政治家、词人。字直翁,号真隐。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其子史弥远,其孙史嵩之(史弥远之侄)三代为相。南宋绍兴十五年(1145)进士,由温州教授除太学正,升为国子博士。他向高宗建议立太子,以此受知于朝廷,绍兴三十二年孝宗即位,史浩任参知政事,推荐枢密院编修官陆游。隆兴元年(1163),拜尚书右仆射。

葛邲(1135年—1200年),南宋左丞相,字楚辅,南宋绍兴五年(1135年)生,江阴青阳人,自小受家学熏陶,博学多闻,机敏干练,年轻时以祖荫而授建康上元(今南京江宁)县丞。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葛邲高中进士,当上了国子博士。在一次论州官受纳及鬻爵之弊的对策中,得孝宗奖谕,授著作郎。不久,葛邲又担任掌管规谏的“正言”官,开始了他长达10余年的谏官生涯绍熙元年(1190年),光宗受禅,葛邲被授任参知政事。他对光宗仍象对待老皇帝那样,劝光宗“正风俗,节财用,执中道,恤民力,选将帅,收人才,择监司,明法令”,还建议“守祖宗法度,进荐人物”,以图振兴国力,恢复中原。这些手疏和建议,得光宗皇帝的嘉奖和采纳。同年十二月,葛邲任光禄大夫,知枢密院事(即枢密使),绍熙四年,升迁为右丞相,不久任左丞相。谏官出身的葛邲特别看重劝谏,结果逐渐遭到光宗的讨厌,身居高位的左丞相,不满一年便当了观文殿大学士。不久,又以“大兼小”,出任建康府知府。

赵汝愚(1140–1196),字子直,饶州余干人,宋代汉恭宪王元佐七世孙。卒于宋宁宗庆元二年。宋建炎(1117—1130),迁居崇德县洲钱(今桐乡市洲泉镇)。父应善,字彦远,性孝悌,工诗翰,官至江南西路兵马都监。早有大志。擢进士第一,签书宁国事节度判官。召试职馆,除秘书省正字。历迁集英殿修撰,帅福建。绍熙二年,[公元一一九一年]召为吏部尚书。迁知枢密院事,辞不拜。孝宗卒,适光宗疾,不能执丧。汝愚遣韩侂胄以内禅意请于宪圣太后,奉嘉王即皇帝位,即丧次命朱熹待制经筵,悉收召士君子之在外者进右丞相。侂胄忌之,诬以谋危社积,谪宁远军节度副使。至衡州,为守臣钱鍪所窘,暴卒。后追谥忠定。汝愚著有诗文十五卷,类宋朝诸臣奏议三百卷,及太宗实录举要若干卷,均《宋史本传》并传于世。著有《唐书遗录》、《幸庵见闻录》等。

汝愚少年勤学有大志,曾说:“大丈夫留得汗青一幅纸,始不负此生,”孝宗乾道二年(1166),考中进士第一(状元),授秘书省正字,迁著作郎,知信州、台州.改任江西转运判官,后入朝为吏部郎兼太子恃讲,迁秘书少监兼代给事中。淖熙八年(1181),代理吏部侍郎,兼太子右庶子。明年,以集英殿修撰出任福建军帅。后进直学士,出任四川制置使兼成都知府。时羌族四出骚扰,汝愚以计分散其势力,始相安多年。孝宗赞扬他有文武全才。光宗接位,进为敷文阁学士,知福州。绍熙(1983年版《辞源》作绍兴,误)二年(1191)。召为吏部尚书.四年,升知枢密院事。五年,太上皇孝宗病死,子光宗向与父不和,称病不执丧礼。于是两宫隔绝,大臣累奏不复,迁延多日,朝野忧虑,左丞相留正称病他去,官僚几欲解散,人心益浮动。汝愚以国事为重,临危不惧,屋进两宫疏通,又与工部尚书赵彦边等密议,派知阁门事韩侂胄进宫禀请宪圣太后垂帘,主持丧事:并逼使光宗退位,拥其子嘉王赵扩即皇帝位.嘉王恐负不手之名坚辞。汝愚劝道:“天子当以安社稷、定国家为孝,今中外忧乱,万一生变,将置太上皇于何地?”于是嘉王即位,是为宁宗.改元庆元。命汝愚兼代参知政事,特进右丞相枢密使。推辞不就,并请召还留正,使续居相位,又荐朱熹待制经箍;召回外出之官员,以安定朝政。留正还朝,汝愚自请免兼职,改任为光禄大夫,右丞相.力辞再三,宁宗不允,遂与留正同心辅政、时外戚韩惋胄以拥戴定策有功,出入皇宫,渐见亲幸,居中用事,乘问争权。待制朱熹、吏部侍郎彭龟年,以韩侂胄窃弄威福,不去必为后患,提出弹劾,未果。朱熹主张以厚赏酬劳,勿使干预朝政,而汝愚为人疏坦,不以为虑。侂胄遍植党羽,垄断言路。排斥贤良,汝愚势孤。天子更无所倚信。侂胄诬汝愚以同姓居相位,必不利于社稷,因而罢右丞相.以观文殿学士出知福州。国子祭酒李详、博士杨简,太府丞吕祖俭等,以汝愚勋劳卓著,精忠贯于天地.先后上疏挽留,太学生客人伏闸上书,皆遭贬斥。有人以汝愚“倡引伪徒,图为不轨”,诏谪宁远军节度副使,贬放永州(今湖南零陵)。汝愚怡然就道,对送行者说:“看侂胄用意,必欲杀我。我死,君等方可无事。”宁宗庆元二年(1196)正月,行至衡州,得病,为守臣钱鍪所窘,暴卒(《庆元党案>>什遂服药而卒)。宁宗开禧三年(1207).侂胄被诛,党禁渐解,尽复汝愚原官,赐谥忠定,赠太师,追封沂国公。理宗诏配享宁宗庙廷.追封福王,义进封周王。有子九人。《宋史>)卷三九二有传。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上一篇:康王赵构:未登上帝位之前的宋高宗
下一篇:南宋皇帝赵构向金人称臣的“国书”

Copyright © 2017-2024 m.GuG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古宫历史网-手机版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