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历史
李世民畏魏征,李世民畏魏征翻译及阅读答案
(选自《资治通鉴》)
李世民畏魏征翻译
魏征的样貌虽比不上一般人,却有胆识谋略,善于扭转君主的主意。总是冒犯君主威严当面直言规劝;有时皇上有时非常生气,魏征却面不改色、若无其事,皇上也就息怒,不再发威了。魏征曾告假回家上坟,回来后对皇上说:“听别人说,皇上打算去南山游玩,一切已经安排妥当、整装待发。但现在居然又不去了,是什么原因呢?”皇上笑答:“起初确实有这样的打算,但是担心爱卿你责怪,所以就半路停下了。”皇上曾得到一只很好的鹞鹰,放在手臂上把玩,看见魏征前来,藏到怀中。魏征上奏故意久久不停,鹞鹰最终闷死在皇上怀中。
李世民畏魏征译文【注释】
①回:回转,扭转。
②上:指唐太宗李世民。
③霁威:息怒。
④谒告:请假。
⑤鹞:猛禽
⑥臂:手臂,这里的意思是用手臂架着。
⑦固:故意。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善回人主意 (2)故中辍耳
(3)外皆严装已毕 (4)上尝得佳鹞
2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3分)
或逢上怒甚,征神色不移,上亦为霁威。
23、魏征向皇上奏事是,为什么故意久久不停止?请作简要分析。(3分 )
李世民畏魏征阅读答案
阅读材料为《李世民畏魏征》,系课外阅读,设3小题,分值为10分。
第21题(4分)主要考查学生对常用文言词语的掌握情况。是由课内延伸到课外,题目设置不选择题。理解难度不大,考查的四个词(“善”“辍”“毕”“尝”)在课本中都有注解。
学生答题正确率较高。
第22题(3分)考查对重要语句意思的理解。“或逢上怒甚,征神色不移,上亦为霁威。” 本句得分关键在于四个点:“或”、“上”、“移”“威”这四处的解释,缺一则要扣分。
典型错误:(1)部分学生对关键词理解错误。出现这些错误可能与这部分学生没有注意重要实词的积累有关。(2)不能结合语境理解句子,主语混淆。(3)句子翻译后没有再通读一遍,导致因语句欠通顺而失分。(4)没有掌握文言翻译的基本方法。重点字词忽视“直译”。
第23题(3分)考查理解文章基本内容并分析人物思想的能力。
试题为:魏征向皇上奏事时,为什么故意久久不停止?
答案如:希望皇上知道“玩物丧志”等。
相关文章
-
唐太宗统治时期的社会状况
“贞观”为唐太宗李世民年号,其词出自《易·系辞下》:“天地之道,贞观者也。”意即以正道 ... -
唐太宗时期的外交状况
唐太宗时期加强了对西域等地区的管辖,还加强了与亚洲各国的友好往来。中外关系方面也迅速出 ... -
唐太宗时期的民族政策
唐太宗布德怀柔,民族关系密切。对于依附的各族,一般不改变其生活方式,社会制度尊重其习俗 ... -
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时期在文化方面的政策
在文化方面,唐太宗则大力奖励学术,组织文士大修诸经正义和史籍;在长安设国子监,鼓励四方 ... -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时期的军事成就
唐太宗在位期间武功全盛,将唐帝国发展为当时东亚地区最强、文化最盛的国家。唐太宗大力推行 ...
相关推荐
-
唐太宗统治时期的社会状况
“贞观”为唐太宗李世民年号,其词出自《易·系辞下》:“天地之道,贞观者也。”意即以正道 ... -
唐太宗时期的外交状况
唐太宗时期加强了对西域等地区的管辖,还加强了与亚洲各国的友好往来。中外关系方面也迅速出 ... -
唐太宗时期的民族政策
唐太宗布德怀柔,民族关系密切。对于依附的各族,一般不改变其生活方式,社会制度尊重其习俗 ... -
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时期在文化方面的政策
在文化方面,唐太宗则大力奖励学术,组织文士大修诸经正义和史籍;在长安设国子监,鼓励四方 ... -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时期的军事成就
唐太宗在位期间武功全盛,将唐帝国发展为当时东亚地区最强、文化最盛的国家。唐太宗大力推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