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历史
中国古代书坊出现于唐代:宋代印刷代替手抄方式

古代的图书出版主要有三种形式,即官府刻书、私人刻书和书坊刻书。其中,官府刻书绝大部分是儒家经典著作或佛道经典;私人刻书主要是家谱、先人著作、私人著作以及私塾使用的初级读物;与其他两种形式不同的是,书坊刻书是以满足市场需要为目的进行印本书的生产和销售。明代之后,书坊生产的图书种类多、数量大、流传广泛,在当时图书出版业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成为旧时市民文化的一个缩影。
中国古代书坊出现于唐代,这是因为科举制度的发展,读书人对书的需求量逐渐增加。那时,书坊刻书内容非常丰富,有儒家经典、文集、杂记、占卜书籍等。到了宋代,图书逐渐由印刷代替了手抄方式,图书生产效率的提高,加速了书坊业商业化的进程,张择端的名画《清明上河图》中就有一家店铺的招牌上标着“书坊”二字。
那时出现了京城汴梁、浙江和福建3个刻书中心,诞生了很多刻书世家,其中以建安余氏和临安陈氏最为著名。南宋诗人刘克庄赠友人陈起诗云:“陈侯生长繁华地,却似芸居自沐薰。炼句岂非林处士,鬻书莫是穆参军。雨檐兀坐忘春去,雪屋清谈至夜分。何日我闲君闭肆,扁舟同泛北山云。”此诗叙述了陈起在闹市中开了一家书坊,赚钱的同时还能怡情养性、悠闲自得。
到了明代,书坊继续繁荣,那时一些市民通过经商等手段快速积累财富后,不仅需要大量奢侈品充实生活,更需要通俗文学读物娱乐身心。当时书坊的主人们纷纷迎合这样的社会形势,推出了很多流传甚广的通俗读物,在这些通俗读物中,从组稿到印刷、出版无不凝聚着书坊主人们的心血。
明代文人凌濛初在其编著的话本小说集《拍案惊奇》系列的序言中介绍,他是看了同时代颇受读者欢迎的作家冯梦龙及其《三言》系列作品后受到启发,在“肆中人”的怂恿下“取古今来杂碎事,可新听睹、佐谈谐者,演而畅之”,写了《初刻拍案惊奇》,这里的“肆中人”当指书肆中的人,书肆即为书坊,可以说是在书坊中人的努力下最终促成了明代经典读物《拍案惊奇》系列的问世。
《初刻拍案惊奇》出版后,效果非常好,所以书坊又有“二刻”之请,凌濛初在《二刻拍案惊奇小引》中交代:“贾人一试而效,谋再试之。”可见,当年这些通俗读物的发行完全是书坊主人迎合市场需要来运作的。
和“三言二拍”相似,清代《新刻钟伯敬先生批评封神演义》也是从书坊中走出来的通俗小说。该书金阊载阳舒文渊梓行本“邗江李云翔为霖甫撰”序云,在书坊出版前,这本书经过当时文人的整理和修订,“余不愧续貂,删其荒谬,去其鄙俚,而终每回之后,或正词,或反说,或以嘲谑之语,以写其忠贞侠烈之品,奸邪顽钝之态,于世道人心,不无唤醒耳。”可见,书坊对于这些经典通俗小说的传播与繁荣功不可没。
相关文章
-
中国古代书坊出现于唐代:宋代印刷代替手抄方式
古代的图书出版主要有三种形式,即官府刻书、私人刻书和书坊刻书。其中,官府刻书绝大部分是 ... -
中国古代书坊出现于唐朝:宋朝印刷代替手抄方式
古代的图书出版主要有三种形式,即官府刻书、私人刻书和书坊刻书。其中,官府刻书绝大部分是 ... -
唐朝历代皇帝对大明宫的修缮
大明宫是唐朝的正宫,相当于明清时期北京紫禁城的地位,是皇帝居住和办公的地方。自唐高宗起 ... -
大明宫的建造历史
大明宫,大唐帝国的大朝正宫,自唐高宗起,先后有17位唐朝皇帝在此处理朝政,历时达240余年 ... -
吐谷浑的历史
吐谷浑,亦称吐浑,慕容氏,西北游牧民族慕容吐谷浑所建国名。本为内蒙鲜卑慕容部的一支,藏 ...
相关推荐
-
解密宋朝书展:观众可以免费观书提供茶酒招待
无意间发现,国内几个重要的书展,时间都集中在盛夏时节,如香港书展通常都在7月份开幕,上 ... -
中国古代书坊出现于唐代:宋代印刷代替手抄方式
古代的图书出版主要有三种形式,即官府刻书、私人刻书和书坊刻书。其中,官府刻书绝大部分是 ... -
关羽妻子身份为何史料上很难找到相关记载?
关羽妻子的问题,不但在陈寿《三国志》、范晔《后汉书》等史料里没有记载,就是在罗贯中《三 ... -
中国古代书坊出现于唐朝:宋朝印刷代替手抄方式
古代的图书出版主要有三种形式,即官府刻书、私人刻书和书坊刻书。其中,官府刻书绝大部分是 ... -
中国第一个世袭制朝代:夏
夏的年代,据后人推算,是从公元前2183年至公元前1752年,共四三二年。至于夏朝的版图,主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