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
“解铃还需系铃人”的由来
日期:2017-08-07
来源:网络
五代南唐时,法灯禅师豪放不拘,许多人瞧不起他,惟独法眼禅师看重他。有一次,法眼问众僧:“老虎脖子上系着一只铃铛,谁能把它解下来呢?”众僧面面相觑,谁也答不上来。适逢法灯走过,法眼拿同样的问题问他,法灯巧妙地回答道:“解铃还是系铃人”。众僧听后深为叹服。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
“解铃还需系铃人”的由来
五代南唐时,法灯禅师豪放不拘,许多人瞧不起他,惟独法眼禅师看重他。有一次,法眼问众僧: ... -
公主的由来
“公主”在春秋战国时期才出现,早前她们被称为“王姬”。“姬”用来形容妇人的美丽。当然“ ... -
姓、氏、名、字、号由来与区别
一、姓人们普遍认为,姓最初是代表有共同血缘、血统、血族关系的种族称号,简称族号。是整个 ... -
从五主到五族:揭开历史上“五胡”的称谓由来
“五胡”称谓出现在东晋十六国时期,其最初的涵义一直模糊不清。一些学者认为是指匈奴、羯、 ... -
成吉思汗十三翼的组成:十三翼战役名称的由来
十三翼之战中成杰思汗的十三翼是怎么划分的?十三翼之战是铁木真(即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