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历史
夏朝的祭祀特点
在二里头文化遗址宫殿区的广场上,有一个十几平米的大坑,坑壁上是厚厚的红烧土,证明这里曾经频繁点燃过篝火。考古学家认为,这是夏朝人祭祀活动的中心区域。夏朝时期的祭天礼称为“寮祭”。青铜爵是重要的祭祀礼器,青铜爵主要用于夏朝的“祭地礼”,也就是以酒祭祀大地的过程,称为“苚祭”。
一、祭天礼与青铜鼎
夏朝时期的祭天礼称为“寮祭”。“寮祭”的起源历史相当久远,可以追溯到1万年前新石器时代初期。在最初,远古先民燃起篝火,在篝火上烤熟猎物,以此奉献给神灵。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华夏先民在篝火上架起大鼎,在鼎内煮肉奉献给祖先和神灵,然后分而食之。因此,作为“祭天礼”活动的重要礼器,鼎是神圣的器物,逐渐成为了权力和国家的象征。
我国民间有黄帝铸鼎的传说,也有大禹制九鼎象征九州的说法。在考古学上,鼎在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已经出现了,最初是一种陶器。我国最早的青铜鼎就出自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名为网格纹铜鼎,现收藏于洛阳博物馆。青铜鼎的出现,在客观上证实夏朝已经具备了王朝特征。
二、祭地礼与青铜爵
在我国古装影视作品中,经常能看到古人以爵饮酒的场景,其实这并不是真实历史。在先秦时期,青铜爵是重要的祭祀礼器,而不是日常饮酒器具。古人喝酒用的是酒杯,从中原各地的龙山文化遗址中,以及安阳殷墟的商朝古墓中,已经出土了各式各样的酒杯文物。夏朝二里头文化遗址的古墓中,考古学家发现了许多青铜爵。那么,夏朝人是怎样使用青铜爵进行祭祀的呢?
青铜爵主要用于夏朝的“祭地礼”,也就是以酒祭祀大地的过程,称为“苚祭”。后世祭酒的习俗是直接泼洒的地面,而夏朝的礼仪要复杂的多。青铜爵顶部的两根铜柱悬挂香料,使香味渗入酒中。然后将茅草用绳子扎成“笤帚把”的样式,竖放在玉璧之上,用青铜爵的细长口从顶部倒酒,使酒通过茅草缓缓渗入大地,这就是夏朝人祭祀大地的过程。
三、春秋时期的管仲伐楚
周武王建立西周以后,宣称周人是夏朝的后裔,因此继承了许多夏朝的礼仪制度。春秋时期,楚国盛产3条脊梗直贯根部的茅草,称为“菁茅”。楚国每年都必须向周天子进贡大量“菁茅”,以维持周王室的祭祀需求。
根据《左传》记载,公元前656年,齐桓公派管仲率领齐军,联合鲁、宋、陈、卫、郑等诸侯国大举伐楚。楚成王派使者询问管仲:“齐国是北方的诸侯国,楚国是南方的诸侯国,你为什么攻打我?”管仲给出了一条重要理由:“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意思是说,楚国不进贡给周王室的“菁茅”,天子已经没有办法祭祀了,因此齐国前来讨伐。
历史学家们普遍认为,“不贡菁茅”只是管仲伐楚的借口。但能以这种祭祀用品作为战争借口,一方面说明周朝完整地继承了夏朝的祭祀礼仪,另一方面也反映祭祀仍然是周王室的头等大事。楚国人虽然也是中原移民,但他们不尊周礼的行为,引起了中原诸侯国的不满,因此后世多称楚国为南蛮。
相关文章
-
夏朝的祭祀特点
在二里头文化遗址宫殿区的广场上,有一个十几平米的大坑,坑壁上是厚厚的红烧土,证明这里曾 ... -
中国第一个世袭制朝代:夏
夏的年代,据后人推算,是从公元前2183年至公元前1752年,共四三二年。至于夏朝的版图,主要 ... -
太康失国的经过
姒太康(前?--前1955):简称太康,他是夏王姒启(夏启)的长子,夏朝的第三任君王。太康失国让 ... -
夏朝的行政区划是什么样的
夏朝是部落城邦联盟到封建国家的过渡期,因此没有明确的疆域,夏氏族与其他部落城邦的关系很 ... -
夏朝的方国是什么国
方国是由原始氏族部落转化形成的小型国家。这些邦国位于王畿之外,不受夏后直接管辖。一些方 ...
相关推荐
-
夏朝的祭祀特点
在二里头文化遗址宫殿区的广场上,有一个十几平米的大坑,坑壁上是厚厚的红烧土,证明这里曾 ... -
中国第一个世袭制朝代:夏
夏的年代,据后人推算,是从公元前2183年至公元前1752年,共四三二年。至于夏朝的版图,主要 ... -
商人的发源地在哪?
商人的发源地,可能是今河北省的渤海湾沿海一带。成汤的先世,累代为部族长,他的十四代祖契 ... -
齐桓公是怎么毁掉自己的江山的
齐桓公小时候,齐国发生内乱,他逃到莒国,在鲍叔牙的帮助下,回到齐国登基即位了齐国国君。 ... -
得九边者得天下!明朝的“九边”介绍
关于明朝灭亡的原因,学界乃至民间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源于万历、天启皇帝惰政、不视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