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历史
西周的经济结构和阶级关系
日期:2017-04-03
来源:网络
领主又称“君子”,农奴又称“野人”、“小人”,“君子”和“野人”或“小人”是对立的。《孟子·滕文公》说:“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这两句话也道破了剥削者和被剥削者的关系。 《大盂鼎》铭载,康王赏给盂“人鬲自驭至于庶人六百又五十又九夫”《宜侯矢》铭载,康王赐给矢土地和“庶人六百又六〔十〕夫。”从这些史科看来,庶人的地位和奴隶很接近,但在西周时期,二者又是有区别的。尽管农奴和土地所有者之间保持着严格的人身隶属关系,但农奴并不象奴隶那样的一无所有。《诗·豳风·七月》说:“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穹窒熏鼠,塞向墐户,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这说明当时的农奴有自己妻子儿女,家室庐舍。《诗·周颂·臣工》说:“命我众人,庤乃钱镈,奄观銍艾”。《载芟》也说:“有略其相,俶载南亩”。这说明他们有自己的生产工具。 《诗·豳风·七月》:“八月载绩,载玄载黄。”这说明他们有自己的家庭副业。西周的农奴就是居住在自己的家里,吃自己的饭,用自己的生产工具,无偿地为封建领主耕种土地。 封建领主制社会,并不排除奴隶制的残余,铜器铭文中有关于赏赐“人鬲”、“臣妾”的记载,也有用匹马束丝赎回奴隶的记载。 这些铭文中所说的“人鬲”、“臣妾”都是奴隶。但“臣”以“家”计,而且有些是连同土地一并赐予的,这就说明了西周的奴隶和农奴比较接近。 井田制与地租形态 古文献上说,周代实行过井田制。关于井田制,《孟子·滕文公》曾有这样的说明:“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所以别野人也。”从这段话看来,井田制的主要内容是把土地划分为方块,井田之中,有公田,也有私田。分得私田的农奴或野人要无偿地耕种公田,养活土地所有者。《诗·小雅·大田》说:“而我公田,遂及我私”,正是么田私田存在的说明。这里所谓公田,是指属于领主的土地;所谓私田,是指领主分给农奴的份地。《孟子》说:“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即农奴必须先给领主种田,然后才种自己的小块份地。这种份地是经常要更换和调整的,一般是三年就须“换土易居”。当然,换地不能超出领主领地的范围,因为农奴是被固定在领主土地之上的,“死徙无出乡”,成为严格的禁令。因此,所谓井田制,实质上就是劳役地租制。
相关文章
-
西周时期的女子怎么入仕
在中国古代,女官是指在各级政府部门中担任职务的、有一定级别的女子。古代女子参政,是一个 ... -
西周封建制度形成的原因
封建,简单言之是指王者以爵土分封诸侯,而使之建国于封建的区域。这是上古时代战胜的部族对 ... -
西周列鼎制度的演变
列鼎制度,周朝的礼制规定:天子用九鼎,诸侯用七鼎,大夫用五鼎,士用三鼎或一鼎。到了东周 ... -
史上周公是谁:周公解梦是一种历史文化吗?
周公解梦中的周公,名曰姬旦,是周文王姬昌的第四个儿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是西周时期著名 ... -
春秋时代 – 周郑交恶
周郑交恶发生於前720年,郑国侵犯东周的国境。郑桓公曾经是周朝朝廷的司徒,郑武公也在周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