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历史
西周的经济结构和阶级关系
日期:2017-04-03
来源:网络
《诗经》中记载的西周的农作物品种很多,重要的谷物有黍、稷、稻、粱、菽、麦等,种植最多的是黍稷。在同一种作物中,还分出不同的品种。《诗·生民》说:“诞降嘉种,维秬维秠,维糜维芑”,秬、秠是黍的两种嘉种,糜、芑是粟的两种嘉种。《诗·周颂·思文》说:“贻我来牟”,来是小麦,牟是大麦。《诗·周颂·丰年》说:“丰年多黍多稌”,稌是稻的一种。桑、麻的种植很普遍。桑、麻在《诗经》中常见,麻往往与禾麦并提。《诗经》有关于“蓻麻”、“沤麻”、“绩麻”的话。桑是养蚕的饲料,蚕丝和麻的纤维都是周人做衣服的主要材料。 狩猎对于封建领主来说,仅仅是一种娱乐。而在农民经济生活中还占有一定的地位。农民要用狩猎补充自己的生活资料,还有向领主提供猎获物的义务。《诗·魏风·伐檀》说领主是“不狩不猎”,而他们却占有别人的劳动成果。 周代的手工业,有属于封建领主的官府手工业和属于农民家庭副业的民间手工业,但都是为了自给自足而生产,只有少数的手工业品用于交换。 官府手工业的工匠,铜器铭文中称之为“百工”。《国语·晋语》说:“工商食官”,这表明工是隶属于官府的,他们是向王室或领主领取生活资料的专业工匠。 西周的官府手工业,以冶铸青铜器为主,王室或大封建主都有自己的青铜冶铸作坊。随着大封诸侯,青铜冶铸技巧也传播到全国许多地方。现在所知,北面到辽宁、河北,东面到山东、江苏、安徽,南面到河南南部以及湖北,都曾经发现过西周的青铜器。铸造方法大抵继承了商人的技巧,不过类别和数量要比商代为多,铭文也比商代的长,这都显示出青铜器制造业有了进一步发展。 陶器制作方面是出现了板瓦和筒瓦。虽然当时瓦只限于使用在天子、贵族的宫室上面,但它的出现,在建筑史上仍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事。西周时带釉硬陶比商代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在西安、洛阳、江苏、安徽的周墓中都发现有带青釉的陶器,从这些材料看出,陶器已正在向瓷器过渡了。 商贾也和百工一样,多半是隶属于贵族的。交换媒介是用贝或一定重量的铜块,铜器铭文中有“王锡(赐)金百寽”或“取遗五寽”的记载,寽就是指铜块的重量单位。铜器铭文中有关于用玉器等物和贝交换的事实,则海贝在当时也起一般等价物的作用。
相关文章
-
西周时期的女子怎么入仕
在中国古代,女官是指在各级政府部门中担任职务的、有一定级别的女子。古代女子参政,是一个 ... -
西周封建制度形成的原因
封建,简单言之是指王者以爵土分封诸侯,而使之建国于封建的区域。这是上古时代战胜的部族对 ... -
西周列鼎制度的演变
列鼎制度,周朝的礼制规定:天子用九鼎,诸侯用七鼎,大夫用五鼎,士用三鼎或一鼎。到了东周 ... -
史上周公是谁:周公解梦是一种历史文化吗?
周公解梦中的周公,名曰姬旦,是周文王姬昌的第四个儿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是西周时期著名 ... -
春秋时代 – 周郑交恶
周郑交恶发生於前720年,郑国侵犯东周的国境。郑桓公曾经是周朝朝廷的司徒,郑武公也在周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