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历史

宰相系列:一个“鸡蛋”的功勋

日期:2017-04-04   来源:网络

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於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史记·鲁周公世家第三》

译文:

周公告诫伯禽说:“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父,在全天下人中我的地位不算低了。但我却洗一次头要三次握起头发,吃一顿饭三次吐出正在咀嚼的食物,起来接待贤士,这样还怕失掉天下贤人。你到鲁国之后,千万不要因为有国土而骄慢于人。”

现在我们说起周公,一般指两个人,一个人是新中国的周恩来总理,还有一个就是两千多年前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

周公旦就是今天的主角。

他是一个好弟弟,没有伸手可得的王位冲昏头脑。

他是一个好叔叔,一心辅佐自己的侄子。

他是一个好宰相,开疆拓土,建章立制,尽心尽力,一举奠定了周朝八百年的统治。

有评价说,“孔子之前,黄帝之后,于中国有大关系者,周公一人而已”。

周公有着一个现在叫起来很搞笑的名字。

周公姓姬名旦,姬旦,鸡蛋?

但是,实际上没那么好笑。

一来,当时汉字的发音和现在有很大的不同;二来,当时鸡并不只叫鸡,更常见的是更细的分类,比如雉;三来,在当时,蛋叫做卵或者子。我们现在说的鸡蛋很可能被称作雉卵或者鸡子什么的。

所以,姬旦不等于鸡蛋,并不是一个可笑的名字。

就像在十七世纪以前,“毕云涛”其实还是一个挺响亮的名字。

姬旦是个好弟弟。

当周武王姬发当权的时候,姬旦是姬发最有力的支持者。

当时,姜子牙是国师,姬旦是辅相,实际权力介于宰相和副宰相之间,加上又有一层兄弟的关系,信任度方面不做第二人想。无论大事小事,姬旦都是哥哥最好的参谋。

在著名的牧野之战后,姬家兄弟灭商成功。在胜利大典上,姬旦手中拿着大钺,站在哥哥周武王的身边,大钺的形状像一把斧子,是权力的象征,这个时候姬旦的地位仅次于武王姬发。

革命成功之后,姬旦得到了鲁国的封地,但他并没有去鲁国经营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而是留在哥哥身边帮忙搭把手。

后来,周武王姬发病重,姬旦虔诚地祈祷,说如果上天需要带走姬发,不如把自己带走,哥哥姬发身负治国重任,没自己那么多才多艺,也没自己那么擅长服侍人。

也许是姬旦的虔诚感动了上天,第二天周武王的病就好了,周武王很感激自己的弟弟,把他祈祷用的东西统统封存收藏起来。

在我们今天看来,姬旦的祈祷是很无厘头的,但是在人们普遍相信鬼神的三千多年前,弟弟的举动无疑是真诚和无私的。

姬旦是个好叔叔。

老天爷要带走周武王的念头十分执着,后来周武王还是死了。

武王的儿子还是一个孩子,而且那个时候并没有确立嫡长子继承的制度,兄终弟及是很普遍的事情。

周武王从江山社稷出发,想把王位传给姬旦,甚至连占卜的程序也不需要,但姬旦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姬旦抱着年幼的周成王,让孩子坐在自己的膝盖上,接受各路诸侯的朝贺,从此尽心竭力辅佐侄子。

有一次,侄子病得厉害,姬旦就剪了自己的指甲沉到大河里,对河神祈祷说﹕“现在成王还不懂事,有什么错都是我的。如果要死,就让我死吧。”侄子果然病好了。

虽说还是祈祷的老套路,但是真诚是没的说的。

姬旦摄政七年后,主动把政事交还给已经长大的周成王,自己重新坐回到普通大臣的位子上。

如果说,姬旦只是辅佐两代君主,也没啥大不了的。实际上,姬旦做得事情远远不止这些。

或许我们会认为商纣王死了,周朝就统一天下了,但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周王朝建立了,但是实际占领的土地也就是之前的领土到殷商首都附近这一片,东边还有海量的土地并没有真正纳入周朝的管辖。

周围商朝的余孽虎视眈眈,自家阵营里也有不少不和谐的声音。

姬旦做了三件大事。

第一件是政权层面,迁都洛阳,对新都城洛阳进行了大规模的土木工程建设,并且成立新军保卫首都。

第二件是在战略层面,“分陕而治”,他“立柱为界”,和另一位重臣召公奭(姬奭,鸡屎?)一人管一边,姬旦管理“陕之东”新占领的土地,姬奭负责“陕之西”大后方的管理(陕西的称呼就源于这里)。

第三件是在军事层面,姬旦东征,平定了叛乱,一举剿灭五十个国家,将大片领土真正纳入周朝的管辖。

汉代思想家贾谊评价周公说:“文王有大德而功未就,武王有大功而治未成,周公集大德大功大治于一身。

我们知道,中国有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而封建社会最初的雏形就是姬旦开创的。

从基本的分封制度,到相配套的嫡长子继承法、井田制等,从区分尊卑贵贱的“礼”,到巩固内部团结的“乐”,一手一脚都是姬旦搭建的。

而这一切,都是在姬旦辅政七年的时间里完成的。

绵延两千年的儒家学派,其最高政治理想就是姬旦施行的仁政。

孔子就是最大的“鸡蛋粉”,他一辈子想干的就是实现和完善周公创立的礼乐制度。

周公一生的功绩被《尚书·大传》概括为:“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乐,七年致政成王。”

虽然历史上认为中国真正进入封建社会是在战国时期,但可以说,姬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先驱者和奠基者。

作为一个卓越的宰相,判断力和执行力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执行力不用多说,辅政七年干了那么多事情就说明问题了。

那么,姬旦的判断力如何呢?

《史记》记载,姬旦为了帮助哥哥,并没有到自己的封地鲁国去,而是让自己的儿子伯禽去经营这块自留地。

三年之后,伯禽发来施政汇报,姬旦说怎么那么久,伯禽说,一切都要从头来过,怎么快得起来。

差不多同一时间,姜太公去了自己的封地齐国,五个月下来就把国家打理得井井有条。

姬旦说,以后鲁国永远也比不上齐国。

预言成真。

因为姬旦是后世为政者的典范,所以后人用他的名气吸引眼球,搞出了不少侵犯名誉权的东西。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周公解梦。

姬旦亲自制定的周礼的确涉及了梦,并把梦分成了六大类正梦、噩梦、思梦、寝梦、喜梦、惧梦。《周礼·春官》中明确提出六大梦。

后人把梦境细分化具体化,编出了《周公解梦》,在民间广泛流传。

看起来,姬旦是一个无所不能的全能型宰相,但是他也有一个无法战而胜之的敌人,那就是——流言。

在辅政刚开始的时候,有人在周成王面前说他叔叔的坏话,在民间散布姬旦欺侮幼主、图谋篡位的流言。

姬旦害怕了,逃到楚地躲避。

不久,天降大雨,雷电劈开了当年周武王收藏姬旦祈祷用品的盒子,周成王看完之后,才知道流言完全是胡说八道,自己叔叔完全是为了国家为了自己,所以就用隆重的礼仪把叔叔迎接回来。

唐代白居易说“周公恐惧流言日”,阮玲玉说“人言可畏”。

以前的信息传送还不那么发达,现在的人谁不是活在流言中呢?动不动就群起攻之,动不动就剧情反转。

说别人的我们还可以围观,等到了说自己的时候呢?周公都无法抵挡的东西,我们小胳膊小腿怎么办?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上一篇:揭秘周厉王姬胡最后被国人处死的原因
下一篇:武王伐纣的几点疑问

Copyright © 2017-2024 m.GuG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古宫历史网-手机版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