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焦点
悲剧的职位:说说曹操对荀彧职务安排的错误
《三国志》:荀彧不赞成曹操“宜进爵国公”,“太祖由是心不能平”,在则说荀彧“以忧薨”,“明年太祖遂为魏公矣”。
《魏氏春秋》:曹操送食盒给荀彧,可是食盒是空的,彧会意,“于是饮药而卒”。
悲剧!在我来看,与其郁郁而终,不如自我了断。荀彧为曹操里下决定生死存亡的大功,却以这样的下场终结。
荀彧是初平二年(191)弃袁投曹的。曹操说:“吾之子房也。”
建安十六年(211),整整二十年情深意重,曹操的态度却成了“深恨之,以为不助己也。”
此时曹操平定关中,三分天下已成定局。曹操这以后的大问题已经转移为对内。这时曹操官位是汉丞相兼领翼州牧,但算不上是巩固的基业。董昭此时“谓太祖宜进爵国公”,正是曹操所需,正和曹操的心意。荀彧持不同意见,当然要引起曹操“心不能平”,愤怒之下,就逼他自尽了。
这不仅仅是荀彧的悲剧,也是曹操的悲剧。这悲剧来自曹操对荀彧职务安排的错误。建安元年(196),曹操迎献帝都许,推荀彧为“汉侍中,守尚书令”。悲剧埋藏与此。
魏晋时代的政治思想还是比较开放的,汉末的君臣关系已经相对扩散,所谓“君”未必是皇帝一人。而从荀彧的性格和文化修养来说,也没有必要忠于汉室的旧框条;从曹操和荀彧的关系看,他们也算“同患难,共生死”过,也看不出曹操有害死荀彧之心。悲剧就在曹操要荀彧做汉帝的侍中,汉帝的尚书令,把他放在必须忠于汉帝的位置上。才成为了以后的隐患。
汉末的君臣关系,与春秋的君臣关系相似。大夫的家臣要以大夫为君,如果在国君与大夫之间选择了国君,就要被骂为叛徒。
所以如此一来,荀彧则成了天子之臣,曹操的故吏。在君为君,他要忠于献帝,便不能为曹操尽忠了。
相关文章
-
说说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历朝历代都是读书人控制政权
中国政治史上一个重大的特色,是皇帝一家人跟据血统而继承。但丞相以下各级官员,究竟是怎样 ... -
悲剧的职位:说说曹操对荀彧职务安排的错误
《三国志》:荀彧不赞成曹操宜进爵国公,太祖由是心不能平,在则说荀彧以忧薨,明年太祖遂为 ... -
曹操到底是英雄还是枭雄?彻彻底底的三国时期第一统帅
古往今来,对曹操此人的一切评价争议都很多。但还没有人否认过他文学上的成就,也就是说,作 ... -
从真实的史实角度,说说刘备的“仁义”
鲁迅先生评价《三国演义》,其中有这么一句:欲显刘备之长厚近似伪(《中国小说史略》),这 ... -
如果按封建正统观念来衡量,曹操是个地地道道的汉室忠臣
汉末最忠于汉室的忠臣,莫过于曹操,虽然他被儿子尊为魏武帝,但他在世时,三分天下有其二, ...
相关推荐
-
说说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历朝历代都是读书人控制政权
中国政治史上一个重大的特色,是皇帝一家人跟据血统而继承。但丞相以下各级官员,究竟是怎样 ... -
悲剧的职位:说说曹操对荀彧职务安排的错误
《三国志》:荀彧不赞成曹操宜进爵国公,太祖由是心不能平,在则说荀彧以忧薨,明年太祖遂为 ... -
曹操到底是英雄还是枭雄?彻彻底底的三国时期第一统帅
古往今来,对曹操此人的一切评价争议都很多。但还没有人否认过他文学上的成就,也就是说,作 ... -
从真实的史实角度,说说刘备的“仁义”
鲁迅先生评价《三国演义》,其中有这么一句:欲显刘备之长厚近似伪(《中国小说史略》),这 ... -
如果按封建正统观念来衡量,曹操是个地地道道的汉室忠臣
汉末最忠于汉室的忠臣,莫过于曹操,虽然他被儿子尊为魏武帝,但他在世时,三分天下有其二, ...